第七章 归渊:沉淀传承企业家精神(5)
要么不发展,要么突破法律的底线去发展,以违法换生存的原罪由此而生。民营企业不断突破现有的法治,并以原罪的代价创造着这个国家未来的法律要素,这成为第一代民营企业家共同的写照。
这种天生的缺陷,让原罪成为中国私营企业家身后的一条“尾巴”,并且尾大不掉、变成一种随时可能爆发的隐患,稍有不慎就可能“暗疮”迸发、甚至误了卿卿性命。
对于中国民营企业家来说,原罪是一个难以迈过去的坎,而政商勾结又是原罪中的最主要表现。当然,在社会的整个大背景不可改变的情况下,具体的个人在做出选择时还是有一定能动性的。在中国私营企业家群体整体性感染原罪病毒的背景之下,刘永行兄弟却是例外——他们从创业伊始便有意识地回避了原罪的陷阱,从而踏上了一条和谐发展、共同致富的康庄大道。
在对待政商关系上,刘永行兄弟一直是如履薄冰、小心翼翼。
除了刘永好擅长于交际以外,兄弟其他三人都不太喜欢抛头露面,都是尽可能地回避应酬。刘永行曾经如此大倒苦水,“除非是非去不可的,比如说哪个地方的市长来啊,县委书记来啊,我一定要陪餐,但都只陪一餐;我最不擅长搞政商关系,这是我的弱点。”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因为企业发展,刘永行兄弟希望在当地征一部分土地。正是因为土地是一种稀缺资源,这让主管部门有了巨大的支配权和寻租空间。面对当地县土地局长的明显的索贿行为,刘永行兄弟却表现出了不通世故、冥顽不化。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