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行刘永好首富长青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四章 分流:家族企业现代化嬗变(3)
    第四章 分流:家族企业现代化嬗变(3)

    虽然辞职分先后,可刘氏家业是兄弟四人共同创造的,彼此都付出了极大的辛苦和智慧。时至今日,兄弟四人没有一个能说清楚,当初凑起1000元时各自的出资比例,因为大家凑钱时根本没想到以后能分到钱。当时亲情远远高于利益,大家不分彼此,一派其乐融融。没人计较位置、没人在意名利,兄弟四人组成了一个“大家庭”似的家族企业。

    在四兄弟中,老大刘永言是决策核心,起到了一言定乾坤的作用——1983年夏天,决定扩展业务养鹌鹑就是他的主意;而当兄弟四人在1984年遭到一次重大挫折时,也是老大铁了心要搞下去,才使灰心丧气的弟弟们恢复了信心和勇气。老二刘永行精于技术和管理,是经营的主心骨。老四刘永好则能说会道,后来主要负责跑供销和对外宣传。但在创业时期,老三陈育新付出的代价无疑是最大的,他几乎一个人扛起了创业初期的巨大风险和繁重劳动。

    那时,刘永言和刘永好都在成都工作,刘永行则在新津县城上班,孵化工作只能由陈育新停薪留职操办。刘氏产业的诞生地就是陈育新乡下的家中,他把整个家当全部押了上去。也正因此,希望集团的雏型命名为“育新良种场”,陈育新任场长兼法定代表人,刘永行任副场长。

    第一次分红,兄弟几个每人分得了180元,刘永行于是买了一辆80元的旧自行车。刘永行腿脚不便,自行车成了他代步的工具。但没过几天,他却把自行车送给了三弟陈育新用。

    刘永行认为三弟的损失太大了,心里非常过意不去:“这一次创业遭遇重大挫折,使我深深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沉重的压力,三弟为了事业把自家的房子都搭上了,分的那点钱怎能弥补他家的损失呢?”

    把事业放在利益的前面

    兄弟几个互相关心,对自己却极为自律。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