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六百零五章却将万字平戎策(一)
    崇祯大明第六百零五章却将万字平戎策扶桑的局势,通过郑芝龙的书信,一点点的展示在了人们面前。

    在中原人的眼中,那就是一个撮尔小国,可如今这个小国家,居然不相互厮杀,开始发展经济和科技了。

    和平的环境,经济的增长总是最快的。

    而那些习惯了战斗的幕府士兵们,则是被人雇佣着走出扶桑去战斗,不但可以锻炼自己的武力,还能够得到更多的见识。

    就是在扶桑的人,也没有闲着。

    大明重视火器,还是因为崇祯一手推进,可扶桑是没有这样的人的,人家依然在和大明齐头并进。

    骆养性干咽了口唾沫。

    他是明白崇祯还没有做皇帝的时候,朝堂上是个怎样的情况,都在拿辽东的建奴们赚钱,就是大明内部的天灾都不放过。

    苦的只有皇帝和最底下的百姓。

    皇帝苦是因为什么事情都无法去做,只要在大臣们认为,皇上越界了,那么就会很快的被安排一番。

    死的要多憋屈,就有多憋屈。

    而百姓们,就更加不用说了,连皇帝都身不由己,小老百姓有能做什么?

    不外乎就是揭竿而起,在天灾的基础上,再引出人祸。

    那还会在乎什么民生。

    更不要说加强整个大明的武力了。

    同样是小冰河时期,偏偏扶桑从郑芝龙的回信中透露出,几乎没啥影响。

    其他人,在这一刻也想到了这一点。

    明白火器厉害的人,心中都是一阵后怕,幸好扶桑太小,人口并不是很多,要不然现在······

    不敢深思啊。

    什么样的结果都会发生。

    小小的建奴,都会用为骑兵的厉害,而让大明只能被动的挨打,无法做出积极的进攻行为。

    就更不要说有着厉害火器的扶桑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远征的诀窍就在准备的越多,越充分,损失就会越低,这一点已经在进攻南越的时候,经过了考验的,尽管现在还不清楚南越的状况,可大家也都清楚,若是大明的士兵,真的损失很大的话,李长庚和张春他们,绝对不敢隐瞒下来。”

    目前没有接到南越的急报。

    那么就说明一切都很顺利。

    这一点晁刚可以从物资的划拨方面,了解一二。

    “在半个月前,大明的廉州府,已经传回来消息说是从南越,运回来的一些当地稀有的物资。”

    邢氏补充了一句。

    物流准运这一块,现在人家是玩的越来越熟悉,就是想要放手,一时半会还找不到可以接手的人。

    所以,她说出来的话,也就很有分量。

    能够有南越特有的物资运回来,都在从旁佐证着,南越的攻略,已经成功了,按照时间来算的话,或许现在已经结束了,正在进行重新治理。

    也就路途太远,消息不是很畅通。

    崇祯坐在首位上,心中想的则是,需要道院立刻弄出点差不消息更快的手段。

    电力的一些东西,崇祯也都写了出来,送给了道院做研究,可到现在,都没有任何一个成品的东西出现。

    机械,数算,这些大明本就有基础。

    可以下上升到了电力方面,所有人都是一脑门的雾水,完全弄不懂。

    “既然南越的前期战略可行,那么就开始向朱慈烜的封地,运送物资。”

    崇祯看向了邢氏。

    物流转运使的权利,随着大明官道的修建越多,也跟着越发的壮大。

    已经有许多人建议他拆分一下这个衙门的权利,可目前为止,崇祯还没有找到何时的人手。

    有的官职很简单,只要按照一些规章制度走,都能够胜任。

    可现在大明,许多专业的官职。

    没有学过相关的学识,还真就是两眼抓瞎,玩不转。

    袁可立也在思考着,大明该如和着手把扶桑拿到手中,在历史上,这个小国家,可没少对中原造成创伤。

    期间若不是不断的更换朝代,其中积累起来的仇恨,怕是倾尽四海之水都无法洗刷掉多少。

    可也正是因为如此。

    每一次改朝换代,中原大乱的时候,也会有不少人受不了战乱之苦,从而跑到扶桑定居。

    时间久了,虽然还是汉人的血脉,可早就融入了扶桑的习俗,成了真正的扶桑国人。

    认真说来,大明是有统治扶桑国基础的,从文化,乃至于人的方面,也都差不多,比之建奴,蒙古人都要容易一些。

    虽然郑芝龙传回来的消息,其中有很大的一部分都是关于经济和军队的。

    可也有一些关于文化的。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