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教。
有道理的话,谁都会说,然而能够起到作用的话,那就必须有身份的人来说才行。
世间的道理,总是很奇特的。
平常人,说的再有道理,还不如一个屁引起的关注大。
可只要是有身份的人,说的任何话,似乎都充满了智慧。
听得人还不觉得烦躁。
最近几天,崇祯讲出来的大道理,可要比往常更多,用皇上的话说,大部分都是心灵鸡汤。
所以这两天李长庚和高弘图他们,觉得实在是太补了。
年老的身体,完全都是虚不受补,差点就要补过头了。
在客栈中,休息了好一会,眼看着外面的雨已经停下来了,才寻摸着出门散散步。
往前走出一条街,就是一个广场。
崇祯他们远远的就看到了广场上,一群人站在了高台下,听着站在台上的人说着什么。
雨后的天空很蓝。
已经抽芽的地上,细嫩的叶尖上,还沾着一点雨水,晶莹剔透。
东边的太阳缓缓的漏出了头。
散发出了温暖的阳光。
“没想到这里的儒生还是蛮多的。”
崇祯只是看了一眼,那群人的穿着打扮,就明白都是些什么人。
高台上的人讲的是唾沫横飞,台下的人也听得是如痴如醉,仿佛世间的真理都在其中一样。
“要不要臣上去把他们给驱散了。”
高弘图知道皇上对儒生们不待见,忽然看到有一群儒生,心中怕得要死。
生怕皇上不分青红皂白的上去,把这些人全部走抓起来,送到工程队中去。
“不用。”
崇祯好笑的看了高弘图一眼,接着又道:“朕在你的眼中,可是看到了朕小心眼的样子,是不是觉得朕应该把这些人全部都抓起来,好好的劳改一番?”
高弘图心中就是这么想的。
可他不敢轻易的说出来,虽然在很多时候,很多地方,皇上都表现的很是平易近人,可他不敢赌啊。
伴君如伴虎,可是说了几千年了。
在就深入人心的东西,可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有着根本性改变的。
“走,咱们也去听听,这些人到底讲的是什么。”
广场的人,大都不认识。
这些人有老有少,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看起来面有菜色,按理说大明在衮州已经经营了很多年。
几乎每一个老百姓,都不会再有吃不饱饭的时候。
这些人看样子却是经常挨饿。
也是没谁了。
只有身上的衣服,看起来很干净。
当然,其中也有面像红润的,衣着华丽的,林林总总,算下来怕是有二三百人。
崇祯他们在走过去的时候,王冲上前低声说道:“皇上,周围有锦衣卫的人在远处看着。”
“应该的,这么样的一个大聚会,可不能出现意外,有人守着也还不错。”
崇祯闻言,一边回答者,一边四周看了一眼,没有看到王冲所说的锦衣卫。
心中暗道:看来骆养性把锦衣卫管理的还不错,藏身的地方,都找不出来了。
几人走到了近前,才听清台上的人讲的是什么。
“所谓君子不器的意思就是:真正的君子,不但要志存高远,更要脚踏实地,要避开“器具”的壁垒,不能像器具的固有容量那样,把自己的才华和能量过早的固定化,要善于突破自我,发掘自我潜能,突破功利色彩,变有限为无限,既能干顶天立地的大事,也能做微不足道的小事,在任何环境下,都能体现出与众不同的个人魅力和价值。这样的人,真君子也。”
台上的人,一口气解释完了这句话的意思,在稍微歇息了一下的时候。
底下听讲的人,都是忍不住的大声喝彩一声“好”字。
兴奋的模样,就像是听到了天籁之音,指引着他们看到前面的光明。
崇祯也是点头,这样的解释是对的,也是所有的解释当中,流传最广,也最容易让人理解的意思。
“说的是《论语》。”
崇祯喃喃自语道。
“解释的还算不错。”
身旁的高弘图也抬头看着台上,点头赞赏的说道。
“那是当然,上面解说《论语》的可是薛国观,当年被南京御史袁耀然弹劾,罢职归里,也就在半年前,来到了这里,开始讲述
(本章未完,请翻页)
四书五经。”
旁边一名中年儒生,满怀激动的说道。
似乎生怕身旁的几人,不知道薛国观是谁,还一本正经的小声解释了一遍。
薛国观,字家相,号宾廷,陕西西安府韩城县(今陕西省韩城市)人。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进士,授莱州府推官。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擢户部给事中,数有建白。崇祯即位后,薛国观奉命巡视北疆,严查将吏克扣兵饷事。后因先前曾附魏忠贤,被南京御史袁耀然弹劾,罢职归里。
“在朝廷里任过官?我怎么不知道此人?”
崇祯一愣,按理说,朝廷之上的大臣门,就算是他不熟,记不住名字,可看着应该不会面生才对啊。
“此人做官的时候,已经是很早之前的事情了,算起来,这人已经六十多岁了。”
李长庚悄声的说道。
在西安府的时候,他可是听过此人的大名的,而且有几次想要登门拜访,都因为身份的问题,被人拒之门外。
那时他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官。
怎么可能攀得上这样的大腿。
“哦。”
崇祯随即恍然,原来不是在自己登基之后发生的事情,那就无所谓了。
只听得台上人继续说道:“本来君子不器,是希望皇上能够胸怀天下,重用儒士,只有这样方能天下太平,看看现在,天灾不断,哎······”
听着此话,意犹未尽。
仿佛是在叹息,老天爷也看不过眼,皇上不重用儒士,才会让大明多灾多难一样。
这样的因果关系,只要被有心人给颠倒一下。
很容易让一些不明真相的人,误入歧途。
这声叹息之后,果不其然,听讲的一些人,就开始神情激动的说着各种大明的种种弊端。
“皇上居然给六十岁以后的人发钱,这种事本来是可以让老人的子女来尽孝道的,可现在呢?都是为了钱,世风日下啊。”
其中一人不满的说道。
他家中的老人,可都是被他放弃了所有的时间,照顾的好好的,虽然家里穷,可只要有自己一口稀饭,那就一定会有老人的一口稀饭。
孝道的名声可是传遍了整个乡里。
虽然最后,家中的老人,是因为不想拖累自己,然后绝食而亡,可这种孝道不说感天动地了,感动一下乡里,应该没问题吧?
可后来,就是因为他饿死了自己的老母亲,想要去做官,都没有办法通过。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