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九十五章人不寐(九)(2/2)
    自己在大明的时候,都没有在大清这么本分过,却得到的最多,干的最少,而现在在大清的地盘上,自己却是谨守本分。

    也不知自己是该哭,还是该笑。

    心中暗骂自己:果然是犯贱。

    又想着若是在大明就谨守本分的话,是不是自己现在也过得挺滋润的?

    没有对比,就不知道两者之间的差距。

    皇太极说的好听是在重用他们,可真的是如此吗?

    只要一想到,城外的那个村庄,在火炮之下灰飞烟灭,不知为何就特别的痛恨自己,也更加痛恨崇祯。

    完全没道理的痛恨,总是明明奇妙的来,又莫名其妙的去。

    于此同时。

    许多看着范复粹被宁完我拉走,心里都是一动,知道他们的队伍中,已经有人成功了,只是其中的诀窍,会不会告诉他们。

    当然也有人酸溜溜的道:“老范攀上高枝了。”

    傅木魁一阵郁闷,来时的路上,他可没有少嘲讽范复粹。

    当时苏茂相脱身之后,找不到可以出气的对象,在范复粹身上可没少折腾,现在人家眼看着就要飞黄腾达了,自己以后估计会更加难过。

    他已经察觉到,跟他要好的几人,正在悄悄的和他拉开距离。

    “就是不知道他会不会拉扯一下咱们这一群人。”

    施凤来环顾四周,忽然说道。

    此时说出这话,真的有些离谱,来到了辽东,几乎都是个人顾个人,没有在人家范复粹落魄的时候,伸出援手。

    是有多大的脸面,可以提出这样的要求。

    温体仁右手摸着下巴的胡须,点了点头说道:“都是儒家子弟,相互帮助一下,也是应该的。”

    离开了大明,他这个东林党人,说话虽然不怎么好使,但长期养成的习惯,还是让大多数人有了找到主心骨的感觉。

    周延儒虽然已经老了,却还没到老眼昏花的地步,对于温体仁要做什么,他已经有了一点模糊的判断。

    一群人交流了片刻,都各自散开了。

    周延儒走在最后,跟着温体仁走过的方向追了上去。

    一处低矮的平房,就是温体仁一家人居住的地方。

    随着和皇太极出关,家里的人也大多都病死,累死在了路上,能跟他一起走下来的只有他的一个老婆和一个小妾。

    “你来干什么?”

    温体仁回到家里,板凳还没有坐热,就听到了外面的敲门声。

    “进去说话,咱们两人好好的商量一下,到底该怎么做,才能活的自在些。”

    周延儒一点都不见外的,挤进了屋内。

    “你们进屋不要出来。”

    温体仁对着听到敲门声,走出来的小妾,低声说道。

    随即才有对着周延儒道:“你想怎么做?”

    “在盛京,咱们是在刀尖上活着,只有在偏远的地方,才有活着的希望。”

    周延儒看得很透彻,朝堂上的争斗经验告诉他,留在盛京,不但毫无用处,还随时有被杀头的危险。

    “你想外放?大清现在有哪些地方能够让咱们去做官?”

    辽东的面积很大,可人口没有多少,地广人稀,大一点的县城都没有几个,那需要他们去当老爷。

    “我这几天也没有闲着,观察了好久,他们后方的许多物资转运,真的有问题,咱们可以从这上面出手,只是需要有人引荐才行。”

    周延儒不是不能做事,而是大明的官坐久了,忘了自己的本分。

    “找人引荐你找宁完我啊,找我有什么用?”

    温体仁一口拒绝,说着还拉开门,准备把周延儒推出去,反正这个地方,没有仁义道德,这样的做法才是最正常不过的。

    “我知道你和范复粹关系很好,推荐人的时候,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

    周延儒此时完全没了儒士的风采,就像是街头巷尾,谈买卖的小贩。

    “呵呵,你想多了,若是我两人关系好的话,我能不知道怎么走进宁完我的圈子?”

    温体仁毫不相让,机会就这么多,万一多推荐一人,周延儒若是成了,而要是他失败了的话,可就真的没地方去了。

    “你的想法是对的,可多一个盟友,总比自己孤军奋战的要好,而且老夫已经联系上了锦州成内的人,想来也能多一些助力。”

    周延儒也拿出了自己隐藏起来的一些东西,就是想要换取一些额外的支持。

    这一天。

    每一个人都很忙碌。

    而这种忙碌看在皇太极的眼中,只觉得有些无法理解这些人的想法。

    儒家的经典他也是看过的,可这些人最初来的事情,可是和儒家所说的那种风骨,一点关系都没有。

    皇太极可不是只靠宁完我一人。

    范文程才是他重视的一个人才,在他的父亲手下,范文程就已经证明了他出色的谋略,说一句现在大清的鼎盛,也是有他一份功劳的。

    “宪斗(范文程字宪斗)你觉得那些大明的叛臣们,四下串联,到底是为了什么?”

    皇太极一阵很后悔,这一次贸然入关,没有听从范文程的话。

    要是多等一年的话,就能够多和大明做一年的生意,多积攒一些铁和粮食,到时候自己的火炮也就能多铸造一门。

    还不用牺牲那么多勇士。

    和收获相比,完全是得不偿失,最多就是名声好了一些而已。

    范文程少好读书,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在沈阳县学考取了秀才,时年18岁。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后金八旗军攻下抚顺,范文程与兄范文寀主动求见努尔哈赤,成为清朝开国元勋之一。清太宗时期,他深受倚赖,凡讨伐明朝的策略、策反明朝官员、进攻朝鲜、抚定蒙古、国家制度的建设等等,他都参与决策。

    此次皇太极入关,范文程凭着敏锐的直觉判断出,大明将有大变,让皇太极静观其变,只是袁崇焕给出的东西,实在诱惑太大。

    所以皇太极也就没有让范文程随军。

    按理说被挡在了喜峰口,就应该立刻撤兵,谁知道代善却又另开一路,给了他入关的机会。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除了带回来大量的金银珠宝,其它方面都是亏损。

    为此还牺牲了好几个贝勒。

    当然他也趁机抓到了更大的权利。

    “那些人想要做事了,皇上只要答应他们就成。”

    范文程看得明白,也只有大明的人,才更能了解大明的臣子。

    “你是说,朕可以信任他们?”

    皇太极不动声色的问道。

    “皇上不需要信任他们,而是他们没有选择只能认真的做事。”

    范文程实在是一个谋略方面的天才,往往能够一眼就看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宁完我已经给他们找了一个样板,聪明的人立刻就能够知道怎么去做。”

    皇太极略一思索点头道:“你们这些文人,花花肠子就是多,行了,按你们的想法去办吧,有难处了再来找我。”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