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华夏:我的直播对话古今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四百零二章 百年风雨过,赤心未蹉跎(2/2)
    汉乐府,角抵戏。

    南北朝的歌舞戏。

    唐代的参军戏,将歌舞戏从民间引入宫廷。

    宋代,将歌舞、说唱、滑稽戏综合起来,形成宋杂剧。

    元杂剧,更是开启了华夏戏曲第一个繁盛时期。元曲,常常与唐诗宋词并称。

    明朝,出现了戏曲理论史上第一部较系统完善专著——《曲律》。

    清朝,京剧、昆曲等戏曲种类,百花齐放,理论越来越完善,形式越来越多样。

    它们变了么?

    变了,每个时期的名字,似乎都不相同,表现形式也区别很大。

    它们变了么?

    没变……都是神州大地孕育的产物,都是华夏民间发育的文化形式。

    明白了!

    亿万观众,霎时间心中雪亮。

    张凡!

    这是张凡在用无可争议的方式,向之前那个挑事儿的家伙证明,我华夏戏剧,何曾断了传承?

    什么是国粹?

    那种逆境中不畏强暴,宣扬正气,懂孝道,知廉耻,讲情义,爱国家的华夏文化底蕴,才是真正的国粹!

    永远也不会消亡的国粹!

    装潢精美的舞台上,悠悠女音,起了一个花腔,唱道:

    “台下人走过,不见旧颜色。”

    “台上人唱着,心碎离别歌。”

    “情字难落墨,她唱须以血来和。”

    “戏幕起,戏幕落,谁是客……”

    我草!

    燃了!

    燃起来了呀!

    真的好应景!

    明明是网络上流行很久的歌,被张凡这么一安排,忽然好像就赋予了别样的意蕴!

    戏幕起,戏幕落,谁是客!

    当大幕落下,主人就是主人,客人就是客人!

    那些妄图犯我山河的恶客,早就灰飞烟灭!

    而神州永存,山河仍在!

    “星河转,岁月如梭。”

    “看梨花,催榆火,传新色。”

    “流水歌,层山复相和。”

    “看九州,风月同,齐安乐!”

    噫?!

    诸葛亮倒是一直听得如痴如醉。

    但直播间或者电视机前的观众,却有些愣住。

    因为这时候唱的,好像已经不是《赤伶》里的歌词了呀!

    “愿请长缨不负青春为家国,万千人中你和我。”

    “化作燎原星火!”

    “热血交汇信仰融入你脉搏,位卑未敢忘忧国。”

    “哪怕无人知我!”

    新词和老词,交错的一瞬,又是引得许多人酸了鼻息。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这就是华夏不灭的缘由,这就是华夏兴盛的根本。

    这,不是在唱戏,也不是在唱歌!

    这是张凡在给出他的答案,给出《典籍华夏》的答案!

    这答案,不仅仅是告诉一千八百年的诸葛亮,也是告诉一千八百年后的所有人!

    此刻,台上数位青年男女,齐声高唱!

    “百年风雨过,赤心未蹉跎。”

    “百年有灯火,一心照山河。”

    “一腔爱清澈,浩荡襟怀向来客。”

    “我华夏,千秋愿,何远阔!”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