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华夏:我的直播对话古今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四百零三章 我有先辈抱剑去,斩尽邪祟未肯还。
    “好!好啊!”

    “漂亮!舒服!得劲!”

    “好一首《赤伶》!好一个裴晏之!”

    “裴晏之,真有这个人么?赤伶,真有这段故事么?”

    “很遗憾,故事是杜撰的,裴晏之也史无其人。”

    “但是,重要吗?”

    “裴晏之,就是不甘做亡国奴而为保家卫国做出自己贡献的文艺工作者的代表!”

    “历史上没有裴晏之,但是身处下九流却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华夏人,比比皆是!”

    “梅兰芳大师!永远滴神!”

    “1938年,在敌寇的逼迫下,大师宁可远走他乡避祸,拒绝给侵略者演出!”

    “1941年,面对风雨飘摇的局势,大师蓄须明志,息影舞台,闭门谢客。”

    “可是……1945年……”

    “1945年8月,侵略者投降。1945年10月,梅兰芳大师重新登台,演出了《断桥》、《游园惊梦》等著名曲目。”

    “哈哈哈!小鬼子!就问你气不气?”

    “1956年,在周先生的帮助下,梅兰芳大师组建了阵容强大的访问团,先后在东京、九州、大阪、京都、名古屋等地演出。”

    “秀啊!这一波操作可以!”

    “你跑到我家里,让我给你唱,我懒得理你!”

    “把你打回老家之后,我再追过去唱一段,这怎么有点杀人诛心的意思……”

    “所以,《赤伶》的故事是不是杜撰的,无关紧要。文艺作品最重要的是传递精神,表达价值观!”

    “晚清时,山河破碎,如风飘絮。谭嗣同在困苦和迷惘中,向看不见光亮的未来,痛苦地问道:四万万人同落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百年之后,有人借一首《赤伶》,向当年的谭先生,做出了回答:位卑未敢忘忧国,哪怕无人知我!”

    “莫嘲风月戏 ,莫笑人荒唐,也曾问青黄,也曾唱兴亡!”

    “大火焚楼,将日寇一网打尽!”

    “或许故事的逻辑并不十分严谨,但在那段华夏民族抗击侵略者的岁月里,有多少这样可歌可泣的故事?”

    “我有先辈抱剑去,斩尽邪祟未肯还,英魂不远随风至,纵死犹闻侠骨香!”

    “这就是我华夏民族的信念!这就是我汉家儿郎的传承!”

    “正因如此,华夏纵然一时沉寂,甚至神州陆沉,也终将如那座戏楼一样,在灰烬中崛起,在废墟中涅槃,纵然烈火焚身,也不能烧融炽烈的血气,也不能磨灭传承的印记。”

    卧槽!

    你们……说得太好了!

    高人在弹幕啊!

    张凡暗暗吐了舌头,心想要不我把衣服给你们,你们来主持?

    可以可以!

    随着《典籍华夏》的观众基数暴增,聚集在直播间里的各路人才也越来越多。

    这节目,要做得更加用心才行!

    “先生。”

    诸葛亮觉得自己可能有点絮叨,但又不能不问,有些歉意地一笑,指着画面中正在掉头退兵的司马懿大军,问道:“这空城计,莫非……后世也有真实战例?”

    这个,倒是可以有!

    只可惜,没有时间了。

    诸葛亮似乎已经形成习惯,每每看到罗贯中天马行空的吹嘘,总要跟好奇宝宝一样的问一下,如此这般胡编乱造,难道也能成为现实?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