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华夏:我的直播对话古今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二百一十一章 华夏欠你一点甘甜
    张凡静静地看着眼前这个人。

    这个老人。

    1097年,62岁的苏轼。

    曾经他初出茅庐便名动京华,三年京察,“百年第一”!

    以他绝世的才华,不论是依附新党,或是顺从旧党,都能够在朝堂上风生水起,甚至坐到那个万人之上的位置上。

    然而他没有。

    混乱的朝堂党争中,他竟是唯一那个清醒的人。

    变法,操之过急,不可取。

    不变法,沆瀣一气,亦不可取。

    后世千年后,依然有人不懂他,说他“政治上太幼稚”。

    更何况当年!

    所以他迎来的并不是前程似锦,而是一次又一次的贬谪,去往越来越荒僻的地方。

    可是,能写出“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样句子的人,不论在那里,温润如玉的气质,都遮掩不住,如刀剑新发于硎,总要闪耀出惊艳人间的锋芒。

    后人评价他:千古第一文人!

    或许苏轼自己,并不太在意这样的称号。他只是随手为之,将胸中的无边锦绣轻轻挥洒,便让明月上舞动清影,让大江中腾起惊涛。

    居庙堂之高,他纵论大势,独对两党。

    处江湖之远,他与民生息,处处筑堤。

    即便是来到这荒僻得近乎放逐的海南儋州,他只用了数年时间,便让这里涌现出一百多年不曾出现过的进士及第。

    “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

    他饱经风霜,然而到了生命最后的时光,也从来不曾放弃希望。

    儋州百姓,将其看做是文化的开拓者、播种人,对其怀有深深的崇敬,许多人不远千里追到儋州,只为了跟随苏轼学习。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作者黄庭坚,苏轼的学生!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作者秦观,苏轼的学生!

    高俅,就是那个退役后,华夏足球一千年没缓过来的世界级球星,当年也只是苏轼的一个秘书罢了。

    人皆言苏轼乐天知命,豁达无忧。

    然而谁能无忧?

    李白么?那为何还会发出“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感叹?

    或许,“日啖荔枝三百颗”,也不过是借荔枝的甜,压制住心中的苦罢了。

    那么现在,张凡看着苏轼,逸兴横飞,吹动胡须,向自己笑道:后世,人人如龙,竟能令长江改道,使天地退缩!想必……很有一些好吃食?

    这个,可以有。

    大宋欠你一个公道,华夏欠你一点甘甜。

    我,张凡,来自千年之后!

    替后世千千万万曾沉浸于苏词美感的人们,请东坡居士,好好吃一顿饭!

    苏轼,苏东坡,吃尽困顿之苦,今日便让你尝一尝,人间之甜。

    有一种味道,穿过舌尖,向全身心传递着安全和美好。

    它藏身大千世界,也牵动亿万人心。

    那么,苏兄……

    张凡的笑容,轻轻绽放开来,伸手一指,便将虚空点开画面,温言道:“与甜相逢,在日常点滴的触碰中,在缥缈世事的况味里。”

    甜?

    苏轼一愣,却见空中已经呈现出清晰的映像。

    微微的小火苗上,架着铁锅。

    锅里烧着油,将一勺勺雪白的砂糖投进去,迅速融合,溶解,不停地翻炒着。

    片刻,融化的糖泛起大泡,然后转为小泡,颜色渐渐变深,渐渐粘稠。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