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主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61章 奏书(2/2)
    等王匡回到庄子,家里早已得知新添了三口人家,有人连房屋都收拾好。做这种事情对庄子少年来说,得心应手。每隔一段时间,只要是经过考察通过的那些无亲无故的孤儿寡母,庄子都会尽力接济。

    “你先去见见父妹,今日不用伺候我了。”

    “俾子遵命。”

    先去内院给母亲请安,又听了老八关于山上玉米的汇报,当得知叶子开始发黄,玉米慢慢变老后,王匡一直紧张的心总算松了下来。

    想起离太学开学还不到三日,而后天又是大朝会,他内心又充满了紧迫感,这种复杂的心情一直延续到下午日落。

    在母亲的唠叨声中,匆匆吃过晚饭,便来到了景丹的房中。

    听庄子里的人说,景丹这两日除了上课外,大部分时间都蹲在屋子里看书,看的则是书房里的那些书,甚至包括小郎前几日默写下来的文章。

    “大才子回来了?你的那首勤农诗已经传遍了长安,无数士子争相传送。”景丹似乎知道王匡要来,早已煮了一壶茶。

    “哪一首?”王匡故作茫然。

    景丹翻了翻白眼,道:“便是那句‘春种一粒粟……’”

    王匡恍然,也不知李绅知道他那首悯农变成了勤农,会不会翻开棺材盖爬出来。

    “其实……”

    “我知道的嘛,是哪个游方道士念给你听,你记下来的是吧!你不在的这两天,我听家里的几个小子说你经常吟诗,他们不识货,我又岂能不识货?”

    “其实,我要说的不是这件事,而是我打算向皇帝上书,却不知这格式……”

    王匡没见过大汉的奏章,昨日,本来打算问问杜闲,奈何夜深,只好作罢。

    等回到庄子,他才想起家里本来就有一人,便来到了景丹房中。

    “罢了,我且不问你上书何事,免得又弄得一身骚。

    今日,我便专门为你讲讲这奏书之事,实则大汉自高祖始,便有一成熟的上行官文书制度,为章表,奏启,议对,此之三类。

    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而在这奏书中,其中不得不谈的是副本制度,曰:上书者皆为二封,署其一曰副,领尚书者先发副封,所言不善,屏去不奏。”

    “自汉宣帝开始,逐渐废除了奏章副本制度所以说现在,你只需写上一封即可,但注意需墨写隶书,字迹端正,毕竟是直接呈给太皇太后,还有陛下的。”

    景丹说了一大堆,王匡挑了些关键的记下。

    等离开景丹房间后,他准备挑灯夜战,将奏书写出来,明日便呈上去。

    夜色渐深。

    烛光下,王匡双手铺开竹简,一笔一划,认真写下:

    “臣王匡昧死上书太皇太后陛下,再拜皇帝陛下……”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