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记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游石房洞山(2/2)
    ①竟:直接,毫不犹豫。

    ②削:陡直而平滑。

    ③践:脚踩。陨:坠落。

    ④少粘者:指吃进地里较牢的石头。

    ⑤帖:通“贴”。

    ⑥苏:酥软,松散。

    ⑦批:推开,排开。这里其实只是一种象征性的“批”的动作而已。

    ⑧冀:希望。

    ⑨竭蹶(jué):跌跌撞撞,行走艰难。

    ⑩曲房:内室,密室。

    揣:拽,扯。

    逗:止。【译文】

    这之前,我望见那座高峻的山峰,已经觉得它很奇特;到绕着它的山脚行走,仰见它盘绕绵亘的山崖,层层耸立,重叠而上;接着东转向北,忽然看到层层山崖之上,有个洞朝向东方,想登上去却找不到路,想要放弃又始终不忍离开。于是让顾仆放下行李,在路旁守着木胆,我终于仰面攀登而上。山崖之上,极其陡削,半里之后,山土陡削不能承受脚趾,用手指攀拉草根而登。不久,草根也不能承受手指,幸好到了岩石上。然而岩石也不坚稳,踩上去马上坠落,手攀岩石也会坠落,偶尔遇到一块稍微坚牢一点的,双足绷紧手指挂住,就像平贴在墙壁上一样,不能移动一步。想上去既无处可攀,要下去亦无地可踩,平生经历的险境,没有超过这里的。峭壁有过,没有这样疏松的土质;疏松的土质有过,没有这样松散的岩石。过了很久,先试探着找到四处不会坠落的石头放置双手双脚,然后悬空移动一只手,接着再悬空移动一只脚,一手一脚抓牢,然后再悬空移动另一只手和脚,幸好石头没有坠落,可是又感到手足无力自己像要掉下去一样。过了很久,才侥幸攀登上去,又贴身横过南边,共半里,才抵达山洞北面的山崖。沿山崖稍稍下坠,才向南转进洞中。洞口穹然隆起,如半圆形的月亮覆在上方,顶上有很多倒垂的钟乳石。里面不太深,五丈之内,洞后壁环形相拥,下边裂开一道小门。从缝隙挤进去,一丈多便到了头,其他没有奇异之处。从洞中出来,仍沿北面的山崖往西上爬,比贴身横爬向上更艰难;于是沿着山峡上登,希望有路往北绕道下山,找了很久没找到。半里,越过山坡的西边,再次仰望山崖,上方高入云霄,下方有一山洞,洞口向南,越发竭力攀登。半里,进入洞中。洞前有巨石挡在门口,将洞门一分为二,先从西边的门进去。到洞里面就沿巨石的后方往东转,其中巨石和洞壁夹成曲折的石房,穿过东面,里面又盘旋成为后室,不过也是一丈多便到了头,未能深入。不久即从东边的洞口出来,回头眺望巨石之上,与洞顶下覆之外,还有一丈多高。洞口之东,又环绕着一块岩石与它相对,此石悬在中央如同平台,如果设置梯子登上去,能看到的景色一定更奇。走出山洞,沿山崖往北走半里,下面也都是悬崖无路可走,但全部悬挂着草根,于是坐着往下坠,把双脚伸向前,两手反向后面拉着草根,略略做出投空而下的姿势,顺势滑下一里,竟然到了山脚。与顾仆相见,就像死里复生一样。【评析】

    《游石房洞山》选自《滇游日记九》。石房洞山在云南腾冲以北、永昌以西,系石灰岩溶洞,天长日久,风雨侵蚀,难以攀登。这段日记最让人难忘的就是他冒着生命危险攀登山洞的经过,在欲上无援、欲下无地的情形之下,好不容易才找到可以放置手脚的石头,然后再一只手、一只脚地慢慢挪动;由于异乎寻常的艰难和惊惧,还差点因手足无力而掉下悬崖。连徐霞客自己都说:“生平所历危境,无逾于此。”这一段无疑也是“以躯命游”的最好注脚。

    在写作方法上,这一段比较典型地代表了后期游记的风格。相对来说,前期游记比较注重艺术构思和文采,更具文学性游记的特点;后期游记比较注重记录的准确全面,更具科学考察记录的性质,文字琐碎,质实详密。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