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曲没有终止符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六章 陈三立(1)(2/2)

    民国二十一年(1932),“一二?八事变”中日军侵占上海闸北,陈三立居牯岭,日夕不宁,于邮局订阅航空沪报,每日阅读。据说,当时的他曾于一晚做梦时喊出“杀日本人”之类的话语。忧国之心可见一斑(当年,国民党政府邀他参加“国难会议”,陈三立未去)。民国二十二年(1933),曾经的好友郑孝胥投靠日本,辅佐溥仪建立伪满政权,陈三立痛骂郑“背叛中华,自图功利”。在再版《散原精舍诗》时,愤然删去郑序,与之断交。

    民国二十三年(1934),陈三立离开庐山寓居北平。

    民国二十六年(1937),卢沟桥事变,他表示:“我决不逃难!”闻有人议论中国必败,他怒斥:“呸!中国人岂狗彘耶岂贴耳俯首,任人宰割”当年,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百般游说,皆不应许。侦探日伺其门,陈三立怒,呼佣拿扫帚将其逐出。从此五日不食,忧愤而死,享年85岁。

    为纪念陈三立,民国三十四年(1945)江西省政府决定:将设在修水境内的赣西北临时中学改为省立散原中学(今修水一中)。民国三十七年(1948)陈三立墓被迁葬杭州牌坊山。1956年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单位。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世后有《散原精舍文集》17卷出版。陈三立是晚清同光体赣派的代表。为诗初学韩愈,后师山谷,好用僻字拗句,流于艰涩,自成“生涩奥衍”一派。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中评曰:“其诗不用新异之语,而境界自与时流异,醇深俊微,吾谓于唐宋人集中,罕见其比。”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