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乐趣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五十六章 礼俗与民生
    第五十六章 礼俗与民生

    礼俗是合礼仪与风俗而言。礼是属于宗教的及仪式的;俗是属于习惯的及经济的。风俗与礼仪乃国家民族底生活习惯所成,不过礼仪比较是强迫的,风俗比较是自由的。风俗底强迫不如道德律那么属于主观的命令;也不如法律那样有客观的威胁,人可以遵从它,也可以违背它。风俗是基于习惯,而此习惯是于群己都有利,而且便于举行和认识。我国古来有“风化”、“风俗”、“政俗”、“礼俗”等名称。风化是自上而下言;风俗是自一社团至一社团言;政俗是合法律与风俗言;礼俗是合道德与风俗言。被定为唐朝底书刘子风俗篇说:“风者气也;俗者习也。土地水泉,气有缓急,声有高下,谓之风焉。人居此地,习以成性,谓之俗焉。风有薄厚,俗有淳浇,明王之化,当称风使之雅;易俗使之正。是以上之化下,亦为之风焉。民习而行,亦为之俗焉。……”我国古说以礼俗是和地方环境有密切关系的,地方环境实际上就是经济生活。所以风俗与民生有相因而成底关系。

    人类和别的动物不同的地方,最显然的是他有语言文字衣冠和礼仪。礼仪是社会的产物,没有社会也就没有礼仪风俗。古代社会几乎整个生活是礼仪风俗捆绑住,所谓礼仪三百,成仪三千,是指示人没有一举一动是不在礼仪与习俗里头。在风俗里最易辨识底是礼仪。它是一种社会公认的行为,用来表示精神的与物质的生活底象征,行为底警告,和危机底克服。不被公认底习惯,便不是风俗,只可算为人的或家族的特殊行为。

    生活的象征。所谓生活底象征,意思是我们在生活上有种种方面,如果要在很短的时间把它们都表现出来,那是不可能的,不得已就得用身体底动作表示出来。如此,有人说,中国人底“作揖”,是种地时候,拿锄头刨土底象征行为。有时两个人相见,彼此底语言不一定相遇,但要表示友谊时,使作彼此生活上共同的行为,意思是说:“你要我帮忙种地,我很喜欢效劳。”朋友本有互助底情分,所以这刨土底姿势,便成表现友谊底“作揖”了。又如欧洲人“拉手或顿手”与中国底“把臂”有点相同,不过欧洲底文化是从游牧民族生活发展底,不像中国作揖是从农业文化发展底,拉手是象征赶羊入圈底互助行为。又如,中国底叩头礼,原是表示奴隶对于主人底服从;欧洲底脱帽礼原是武士入到人家,把头盔脱下,表示解除武装,不伤官人的意思。这些都是生活底象征。

    行为底警告。依据生活底经验,凡在某种情境上不能做某样事,或得做某样事,于是用一种仪式把它表示出来。好像官吏就职底宣誓典礼,是为警告他在职位时候应尽忠心,不得做辜负民意底事情。又如西洋轮船下水时,要行掷香槟酒瓶礼,据说是不要船上底水手因狂饮而误事底意思。又如古代社会底冠礼,多半是用仪式来表示成年人在社会里应尽底义务,同时警告他不要做那违抗社会或一个失败的人。

    危机底克服。人在生活底历程上,有种种危机。如生产底时候,母子底性命都很危险。这危险底境地,当在过得去与过不去之间,便是一个危机。从旧生活要改人新生活底时期,也是一个危机。如社会里成年底男女,在没有结婚底时候,依赖父母家长,一到结婚时候,便要从依赖的生活进入独立的生活,在这个将人未人底境地,也是生活底一个危机。因所要娶要嫁底男女在结合以后,在生活上能否顺利地过下去,是没有把握底。又如家里底主人就是担负一家经济生活底主角,一旦死了,在这主要的生产者过去,新底主要生产者将要接上底时候,也是一个危机。过年过节,是为时间底进行,于生产上有利不利底可能,所以也是一种危机。风俗礼仪由巫术渐次变成,乃至生活方式变迁了,仍然保留着,当做娱乐日,或休息日。

    礼俗与民生底关系从上说三点底演进可以知道。生活上最大的四个阶段是生,冠,婚,丧。生产底礼俗现在已渐次消灭了。女人坐月,三朝洗儿,周岁等,因生活形式改变,社会组织更变,知识生活提高,人也不再找这些麻烦了。做生日并不是古礼,是近几百年,官僚富家,借此夸耀及收受礼物底勾当,我想这是应当禁止底。冠礼也早就不行了。在礼仪上,与民生最有关系的是婚礼与丧礼。这两礼原来会有很重的巫术色彩,人试要用巫术把所谓不祥的境遇克服过来。现在拿婚礼来说,照旧时的礼仪,新娘从上头,上轿,乃至三朝回门,层层节节,都有许多禁忌,许多迷信的仪式,如像新娘拿镜子,新郎蹋轿门,闹新人等等,都含有巫术在内。说到丧礼,迷信行为更多,因为人怕死鬼,所以披麻,变形,神主所以点主,后来生活进步,便附上种种意义,人因风习也就不问而随着做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