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张中行先生不为人知的一些细节(4)
事情过去不久,我也慢慢淡忘此事,不想张先生不认为这事无聊,竟然回了信,而且信中还夹寄书法一桢,令我喜出望外。
信上说到:“寄来蟋蟀收到,雅意心领。惜乎邮寄过程中,其中一只翅膀折断,不过不影响鸣叫。本着来而不往非礼也的古训,回赠拙字一幅,请求两正,聊以补壁。”
说两正,是因为诗是先生自己所写,书法也是出自先生之手。这幅书法,是先生赠的最大一幅,装裱之后,挂在我家厅堂之上,内容让我背得滚瓜烂熟:
“甲子回环又一春,马羊去后又逢申。新风已叹冯唐老,旧雨仍怜季次贫。紫陌频惊寻梦客,蓝桥不见送浆人。安期巨枣知何似,且洗陶巾做隐伦。”
诗里用典很多,显示出张先生深厚的文字功底,对我而言,显得还很有难度。有用了很长时间查了资料,算是大概理解其意。
后来张先生来我家,看到墙的字,只是点点头,没有表示出特别的惊喜。我拿出小尺寸的名人题签本,请他再写了一遍。
不过内容虽然能难住我,但难不住另外的高人。那是后来我到北京金克木先生家,请金先生题字时,金先生先看了一遍题签本,翻到张先生的这首诗,立即说:“张先生用典十来个,是想做隐士呢!”
高手过招,从来都是点到为止。
和张中行先生的最后一面
人生百岁,终有一死。人生规律,概莫能免。
张中行先生去世日是2006年2月24日,这一年,他是97岁。
因为我跟张先生相熟是出了名的,圈里不少人都知道。所以随后郑州的记者就找我,来办公室采访和拍照,在2月27日的《东方今报》上报道了我和张中行的交往过程,还配发了照片。又因为我是《未名湖畔三雅士》的作者,此文记述了我和张中行,季羡林,金克木三人的交往印象,先是发表于《名人》杂志,后经《读者》杂志转载后,影响很大,所以《南方周末》的记者也打电话,在电话里对我做了采访。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