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也要叫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新政与辛亥革命——改革是否必然引发革命?(2)(2/2)

    这一时期的统计数据,也很说明问题。新政时期,是一个民族资本投资的小。从1903年到1911年,1903年,新增企业9家,资本599280元。1904年,企业23家,资本5222970元,1905年,企业54家,资本14813391元,1906年,企业64家,资本21278449元,1907年,企业50家,资本14573047元,1908年,企业52家,资本22527338元。1909年,企业29家,资本9947254元,1910年,企业25家,资本4944740元,1911年,企业14家,资本2290500元。 就此可以看出,在1903年到1909年这个新政比较健康发展的时间区段内,企业和资本的增加是相当快的。与此同时,国家的财政状况,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应该说,在支付4.5亿两白银的庚子赔款的前提下,作为国家主要收入的关税和盐税,已经被抵押掉了,清政府的财政状况十分困窘。但是,在1903年国家岁入一亿的基础上,1908年,国家年财政收入已经到达2.6321亿两,如果加上中央各衙门的收入0.3801亿,全国的财政收入则达到3.0122亿。 不错,在此期间,国家财政出现了一定规模的赤字,尤其最后三年赤字比例比较高,但也没有超过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成立资政院之后,国家有了预算,预算需要经资政院审议通过。1911年(宣统三年)的预算,原来岁入为296961909两,岁出381357175两,赤字84395266两。但经资政院的审议,岁入增加为301910294两,岁出降为298444360两,从赤字,变成略有盈余。 不仅中央财政状况大有好转,地方财政也相当宽裕,很多省份都有大量的结余。多的达到上千万两,少的也有几百万两。辛亥革命后民军的扩充,大部分用的是这个钱。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