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也要叫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上面来人了!
    上面来人了!

    上面来人了,是官场大事。还有什么事比这个更大?没有。在明代,漫说上司和钦差来了,底下的官员战战惶惶,汗不敢出,殷勤接送,磕头如同鸡啄米。就是上司的公子少爷过境,也照样好好接待,不敢怠慢。如果皇帝身边的太监下来了,那简直就是活菩萨下界,别的不说,光磕头,就能磕出血来。只不过,明代有拍马屁的,也有不拍的,像海瑞这样的县令,把四处招摇的总督公子捉了,交送总督,说是有人冒充,也是一类地方官。

    易代之后,太监不出城了,自愿做太监干儿子干孙子的官员没有了,但乐意拍上司马屁的人却多了。上司和钦差下来公干,或者过境,地方官尽地主之谊,招待一下原是人之常情。但可惜这人之常情很快变成这厢有礼,然后是礼多人不怪,连吃带拿,土产加银两。同时,迎送之礼愈加隆重恭谦。开始是主官出城迎于驿亭,而后则出城三十里迎接。只要老百姓看见一大群仪仗鸣锣开道,回避肃静,官道上车马长龙,地动山摇,那就一定是有大官来了。有的地方,按照地方长官的授意,当地学校的教官还要组织文武生员,也就是文武学生排列官道两旁,夹道欢迎。现在每每看到上级亲临教育部门,或者学校,都有人组织大中小学生,尤其是女生穿上短裙夹道欢迎。不要以为是他们自己的创意,实是大有古风的。

    在清朝,这种事愈演愈烈,以至于皇帝也感觉有点过分,在乾隆年间,还下旨禁止过,明白说是为了杜绝奔竞之风(即讨好钻营)。可惜,这种事,在官场是禁不了的。让人做官,怎可不让人奔竞?奔竞的基本招法,就是给上司留个好印象。想给上司留个好印象,首先态度要恭谦,其次招待要殷勤,再次,或者说非常关键的,是包袱要送足。三者,缺了哪个都不行。凭你一个皇帝,哪怕你是被后人捧为千古一帝的乾隆皇帝,也挡不住。况且,乾隆皇帝一样喜欢人家拍他的马屁,不拍,或者拍得不好,还有危险。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从来如此。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