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也要叫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乾隆年间的西峰老祖活佛案(3)
    乾隆年间的西峰老祖活佛案(3)

    西峰老祖活佛的故事,现在即使在西山一带最老的老一辈人,也没有人记得了。一个活佛,就这样轻飘飘地消失了。好在,在官方档案和文人笔记里,这个故事还在。可以让我们给它写出来,好让后代看看西洋景。

    山寨监狱的今与昔

    自古以来,监狱就有山寨版的。小时候,就常听人提到“蹲班房”这个词。问大人,什么叫蹲班房?大人们说,就是坐监狱,班房,就是监狱。长大看了书,方才知道班房不是监狱,仅仅是明清时节,县里的衙役们临时休息的地方,因是三班衙役的小憩之所,所以称为班房。但是,这种地方,每到征粮收税之际,就成了临时监狱。每有不肯完粮完税的“刁民”,衙役们在跟地方士绅打了招呼之后,就抓将过来,搁在班房里,每日加紧折磨。关上三日,称为一比,五日,为一较。古代的比较,不是今天的意思,往往意味着非人的折磨。“比”“较”日子一长,被抓的人扛不住,家人里人也受不了,补上粮税,就可以把人领回去了。那时候,为了以儆效尤,杀鸡给猴看,凡是进了班房,都好过不了。衙役们下手,又黑又狠。官老爷睁眼闭眼,听之任之。

    大堂之上,刑讯有规矩,关进大牢,关押也有规矩,但是,就是进了班房,受什么罪,完全没谱。蹲班房的人,除了拖欠粮税之人,还有官老爷认定的重大嫌犯,刑讯之时,能熬得住刑,死活没有口供,定不了案的。这时县官老爷一下狠心,就让他们蹲站笼,一个狭窄的笼子,人在里面,站也不行,坐更不行,再好的身板,站上两天,保证一命呜呼。清末纵容义和团的山东巡抚毓贤,在曹州知府任上,每天站笼里都站了一排的人。站笼,也是一种特别的蹲班房。

    一般老百姓,在那个时代,说实在的,进监狱的机会不多。但总免不了有人要蹲班房,所以,时间一长,就误以为班房就是监狱。以讹传讹,就这样传下来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