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也要叫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成材与成人——国人教育之殇(3)
    成材与成人——国人教育之殇(3)

    不仅方法上旧的没有,新的不来。思想观念也是一样。忠孝仁义没了,自由平等博爱没来,古代的教育,私德和公德不分,由私德的孝悌,发展成近似公德的忠义。应付社会,应付官场。但革命和后革命时代的我们,私从道德领域被赶走,私德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而公德则化为大公无私的道德高地,不是非常之境,非常之人无法实践。革命前作为中小学生都要遵守的文明礼仪,在被批判成资产阶级道德之后,久久难以恢复。说起来,共和国的建立,已逾百年,但国家的文明状况,却长期在文明与野蛮之间,在开放与封闭之间,在先进与落后之间徘徊。帝制灭亡,共和百年,居然还是强调等级服从,强调无条件效忠。所谓国学的复兴,其实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才得到有力者的提倡。但是,传统的三纲五常,四维八德,一个核心的要素,就是君主和君主制。在没有君主的情况下,用传统道德济革命道德之穷,全然忘却了革命当初是怎样摧枯拉朽地摧毁传统,这样摧毁传统的精神武器,无论如何,都跟传统道德协调不起来。用革命道德抵制人类普遍认可的自由平等博爱人权不中用,用传统道德来抵制,也一样不中用。在晚清,这样的努力已经有人做过了。

    很难想象,在一个经历了百年共和的国度,公民社会还一度成为禁言的概念,公民道德在学校的教育里没有空间。有力者还是在管制上下功夫,添人,设置机构,加大投入。一方面羡慕发达国家社会的公共道德状况,一方面压制个人的自主性,压制公民的自治尝试,甚至对所谓“灵魂工程师”,也照样一个管字当头。所有的学校,从小学到大学,教师都是领导的下属。在教师中贯彻听话道德,不听话,具有独立思想的人,几乎毫无例外地要遭到打压,甚至调离教师岗位。提倡的榜样,几十年一贯制,都是常人所难以企及的非常人,公而忘私,公而无私,艰苦卓绝,最后都死掉。不死的人,一般成不了榜样,常人能及的模范,也成不了榜样。在榜样的宣传中,如果不是故意拔高,就是制造圣人。最后的结果,感人也许是感人的,但倡导的效果却差。甚至制造了社会上大量的两面人效应,一边高调入云,一边自私自利。教育界公德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教师师德的坠落。越来越多的教师,背离教师职业的道德,疯狂地追求自己的私利。他们在领导面前是温顺听话的绵羊,但在学生面前,却是贪婪的虎豹。老师的师德下滑的速度惊人,很多地方,由于小学和幼儿园的孩子没有自我保护的能力,家长给老师送礼,已经成了普遍现象。送礼,开始时为了让老师优先照顾,现在则蜕变成保护费,期望老师别给自家孩子小鞋穿。从幼儿园到大学,都出现了教师利用一切手段从学生那里捞取好处的现象。调整座位,补习,兴趣班,课堂批评和表扬,提高或者压低考试成绩,给或者不给研究生按期毕业,都成为老师获取利益的手段。对教师“身教”的期待,已经日益成为校园里的稀有资源,值得学生钦佩的老师,越来越少。这样的老师,往往不受领导的喜欢,因为他们不会送礼,不知道阿谀奉承。校园里,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每天都在发生。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