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材与成人——国人教育之殇(2)
其实,没有一所学校不强调德育,不声称自己是德智体,审核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学校的德育,仅仅在德育课上。教育过程的社会公德的培养,是最为缺乏的。中国的学生有别的国家学生所没有的政治课,还要加上课时不少的德育课,说起来目的其实都是德育。但是,这样教下来,一些基本的为人处世的道理,一些社会公共道德的准则,学生都很欠缺。德育被框在课堂上,在课堂以外,没有人讲究公德。在其他的教育环节,往往都是反着来。虽然德育课上不乏公平公正的概念,但在现实的教学中,学校和老师嫌贫爱富,拜权拜金,无所不在。学校里人为地制造了各种等级,按学习成绩的高低,分等级已经是一种比较老的做法。连座位都这样的分,家长会上,家长也按学生的成绩分座位。现在更流行的是,按照学生家长的地位、财富和权势高低来排座次。有的学校,甚至选择学生干部,也要官员子女优先。学校里充斥着强权就是道理的氛围,学生和学生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就是权力支配。没有权,没有钱,有拳头也可以。在学校里,只有一种道德教育是被认真贯彻的,那就是听话和服从。因此,绝大多数学校,包括大学,都热衷于国学课的引进。从《弟子规》到四书,都是他们喜欢在德育课上灌输给学生的。
一边是高调的德育教育,一边却是违背社会基本道德的教育过程,这样的反差和扭曲,经过刻意强化的听话和服从氛围的作用,被和谐地凝固在校园里。不仅造成了我们教育的虚伪,而且导致了学生心理的扭曲。孩子成长过程中,理应最被看重的心理健康,在家庭和学校教育两个方面,几乎都被忽视了。到处是人为制造的紧张,人为制造的两面性的荒谬,人为制造的没有道理的强制。中国的孩子,很早就学会撒谎,学会了矫情,学会了两面应付,学会了装乖。跟年龄不符的小大人俯拾皆是。孩子们本该有的童真、纯洁却不见了踪影。刚刚发生的歌唱家李双江的儿子行凶打人事件,在很多李双江的同事眼里,李的儿子是一个很乖、很听话懂事的孩子。但事发之后人们才发现,这个儿子长期无照驾驶,而且擅自改装车辆,一言不合,就动手打人。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