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也要叫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别样的学国语(2/2)

    此后的金和元,也都如此。统治者用强力,把自己的语言,强加给被统治者。想混好?第一关,学国语。汉人要想做官,在金朝,得学女真话,在元朝得学蒙古话。所以,那时候,汉人的通事也就是翻译很好做官,升迁也快。汉人士大夫如果一时间学不好“国语”,就得听通事的摆布。如果根本不想学“国语”,就只能作作小曲,编编杂剧,跟戏子厮混。像关汉卿这样,一辈子别想做官,甘做一颗煮不烂,蒸不熟的铜豌豆。

    满人入主中原,因为国号大清,所以,国语就是清语(即今日所说的满语)。清初,所有汉人官僚,都得学习清语。还组织人翻译了清语的金史,供官员学习。汉人官僚们也很卖力气,一直在刻苦学习,跟后来学英语一样,用汉字注音清语,硬着头皮啃。由于这样的汉字注音,容易把正经的清语,念得走样,皇帝还多次出面纠正,要求人们老老实实跟着满人学,从字母(十二字头)开始学。中央各个衙门,最初的时候,文书主要用清语记录,翰林院的考试,也要考清语。可见,清朝开国,对于自己的国语,还是蛮在意的。安了心,要在语言上实行以夷变夏,进而改造整个中国。

    只是,在那个时代,汉文化毕竟比较优越。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大多有语言没有文字。鲜卑语有没有文字,我们不大清楚,但蒙古文和女真文以及后来的满文,都是这些民族发迹之后,由统治者张罗生造出来的,自上而下推行。在北齐做官的颜之推,之所以有那样的胆气,让自己的子弟不学鲜卑语,跟这种文化上优越不无关系。满人入关之前,已经跟辽东的汉人打成一片,在语言上,一直都是双语并用,其中的读书人,已经开始阅读汉人的小说戏剧。入关之后强行推广自己的国语,连他们自己人都不习惯。严格地讲,连皇帝自己,也受不了汉文化的诱惑。乾隆皇帝一边强令官员学清语,一边用汉语做了诗词,到处题写显摆。时间一长,国语被渐渐束之高阁,一种掺杂了满语和蒙古语部分内容的北京话,就成了新的国语。各地的官员,都得学会这种话,才好做官。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