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社会上流行洋乐,军队也要有洋乐。办新军,从小站练兵开始,就是全盘西化,从头到尾地学。后来各省编练新军,变本加厉。洋人军队里有军医,我们有,有兽医,我们有。有军乐队,我们也得有。政府诸公,对新军的别的成就不那么在意,对演奏洋乐的军乐队,特别感兴趣。往往刚刚练出点调子来,就被调去迎来送往。火车站上,经常能看到军乐队在奏迎宾曲,还有一大群孩子,远远地看西洋景,一会儿要人到了,在越来越起劲的鼓乐声中,大家鞠躬如仪。学校也跟着赶时髦,每个学堂,只要有可能,都要有洋乐队。没人教不怕,只要行头备齐了,打起鼓来吹上号,排队在街上一走,就是成绩。父老乡亲,对学堂就得另眼相看。
洋化的背后,是对文明的追求。所有洋玩意的代号,都是文明。这种潮流,实际上基于一种国人的补偿心理——用我们的文明追求,来补偿刚刚过去的野蛮。关于义和团,外国人说我们野蛮落后,我们自己似乎也不好意思辩解。跳大神似的上法,刀枪不入的演练,不分青红皂白地排外杀人,在通商口岸的城里人看来,确乎有点邪性。自我批判,勇气还不够,加上好面子,自家人的短处,别人说说也就罢了,自己怎么好意思再说?只好用跟义和团相反的行为,拼命地表现。意思是说,不管过去我们怎么差,现在我们表现好了。尽管,当时的洋化以及对文明的追求,只是肤浅的表面文章,但毕竟代表了国人对文明的向往。后来,在民国时期,知识界对文明的追求,开辟了中国文化的新纪元,创造出中国新文化,新教育的新天地。所谓的民国范儿,其实就包含了文明的内涵。
百多年来,只要中国总是封闭开放地来回拉锯,这样的洋化之风就会一次次重演。果然,当改革开放实行之际,这样洋化又重现了,风刮得更加猛烈,不仅洋装普及了,连洋乐和洋乐队也普及了。洋的奢侈品,跟当年一样,成为有身份的象征。会说两句洋文,也尽量在人前显一显,无论谈天,还是发言,土洋结合是最佳的选择。尽管没有人认账自己不文明,也不肯承认人家的文明,但此番跟世界的接轨,却接得相当彻底。不管人们心里怎样想,至少,再封闭起来,关上大门是不大可能了。
当洋化成为时髦,上演的戏码,往往令人哭笑不得,但凡是时髦,就是潮流,想反潮流,难。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