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既然知道要提防把事情看得太过容易和一般化起来,让我们来看看中国人和日本人的种族上的特点,观察它们的异同吧。因为中国人和日本人歧异到足以使他们成为不和的邻居,同时他们也相同到足以增强他们互相的憎恶。正如美国人跟他们的英国人表亲一样,我们不喜欢看见我们太相似了。可是,那是人生之美呀:在歧异之中发现类同,在相同的东西里发现繁复的分歧。我并不是说日本人在种族上跟我们有关连;日本人的言语甚至不是属于印度支那系统里的。首先,让我指出这两个民族的相同之点吧。在许多显明的文化情况上,日本跟中国是相同的,因为日本本来是中国的一个颇伶俐的生徒呢。一直到现代,据我们所知的日本文化的整个结构,基本是中国的以及从中国输入的。
中国给与日本的东西,包括:陶器,绘画,丝,漆器,印刷,写作,铜币,纸窗,灯笼,爆竹,祝火,佛教禅理,宋代哲学,儒家的君主政体,唐诗,茶艺,试泉水,艺花,亭,以及假山。中国又把她的大部分节日给与日本,例如,正月的十五,七夕,以及重九。至于欣赏萤火一事,是否是中国传授给日本,我却不大清楚。
中国确曾指导过日本怎样训练较佳的主妇,养成她们更有礼貌,更加温柔,比较中国女子更为热诚。唯一的一件东西,中国人不能传授,日本人也不能吸收的便是道家哲学那种“无为”思想。日本人身体上并没有道家的血液,我们从教育哲学上知道,要从一个人的身上提出他原本并不具有的东西是办不到的。这一点的结果,便是日本人与中国人之间的最可惊异的歧异。因为,一方面日本人是圆满论者,而中国人却是一个听天由命,随遇而安的民族。这样的歧异的含义是很广的,尤其是在一个工业时代里。
日本人在过去从中国学到的东西,有些做得很好,有些却不成。在他们整个历史里,他们没有产生一个哲学家。可是在许多别的东西上,他们能够跟他们的师长竞争,常常还胜过他们的师长。在艺术的领域里,包括诗歌绘画,莳花,以及房屋装饰,他们本质地获得中国的精神,而且当中国已经忘记了时他们仍然能够保持着,在许多例子上,并且创造出他们自己的风格和派别。在这东方艺术的领域里(概括地可以说是对于一刹那间的诗意的领略以及对于普通地方和人生的细微事物的美点的领略),日本人也有他们独擅的地方。那种十七字俳句的发展(用以表现或仅仅提示一种情绪,一种情感),便证实了他们的优长。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