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文载道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真理至高无上,是认识的共同基础
    真理至高无上,是认识的共同基础

    当地时间2010年12月16日,国务院总理在新德里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发表了题为《共铸东方文明新辉煌》的重要演讲。温总理在演讲时说道:“《奥义书》中说,‘真理至高无上,是认识的共同基础’。我同辛格总理是老朋友,已经见面深谈了十多次,建立了真挚的友谊。我们都认为,独立、自主、自强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只有开放兼容,国家才能富强。”

    “真理至高无上,是认识的共同基础”出自《奥义书》。“奥义”的意思是指深刻的含义,《奥义书》即是印度具有深刻含义的典籍,作为印度最古老的经典著作,《奥义书》探讨人生与宇宙,追寻自我与真我,内容丰富,思想玄妙,是印度哲学与宗教的源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温总理在讲话时引用的这句话,就是在探讨真理的价值问题。它告诉我们,真理是至高无上的,世界上任何权威、教条、偶像都无法与之相抗衡,真理终将取得胜利。只有站在坚持真理的坚定立场上,才能谈得上认识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追求真理时要能够做到不畏艰险,甚至如巴金所说“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已经一语道破真理与权威的关系——“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意思是说我尊重我的老师,但是当老师的观点与真理相左时,我不会因为对老师的尊重而放弃对真理的追求。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在对柏拉图思想继承的基础上,他经过自己的总结与思考,创立了与柏拉图截然不同的哲学体系,成为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和科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与他敢于挑战权威,勇于追寻真理是分不开的。他的老师柏拉图就曾说过:“尊重人不应该胜于尊重真理。”德国著名剧作家、戏剧理论家布莱希特也指出:“真理是时间的孩子,不是权威的孩子。”意思是说,谬误并不会因为权威的支持而变成真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真理最终会被世人发现、认识并接受。

    中国也自古就有“尽信书,不如无书”的说法,意思是说,学习的时候如果盲目地迷信书本而失去怀疑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还不如不读书。这就是告诉我们要学会辩证地看待所有既定的理论以及权威。

    “尽信书,不如无书”出自《孟子?尽心下》,原句是:“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里的《书》特指《尚书》,后来泛指书本。《尚书》作为儒家五经之一,是先秦时期的权威著作,而孟子敢于质疑经典,提出自己的观点,这种勇气是值得后世学习的。相反,如果我们只相信书本上讲的,就很容易陷入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的泥沼,使思维僵化,无法在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