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意思是说:长安沦陷,国家已经破碎,只有江山依旧在;春天的京城,人烟稀少,一片荒芜,到处都是幽深的草木。因为对国事感伤,面对着盛开的繁花也不禁涕泪四溅;由于亲人离散,听到鸟的鸣叫,声声惊心,更加深了离恨。连绵的战火长时不熄,家里的音信难得,一封家书能抵值万金。愁白了的头发,越搔越短少,简直梳不成发髻,插不上簪子了。这首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当时长安经过安史之乱后,凄清荒凉、满目疮痍。杜甫面对国破家亡、春回大地而满城荒凉的情景,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题目“春望”就是“望春”的意思,首两句直接点题,由大处入手,写出春日望远的整个场景。宋朝司马光在《温公续诗话》中点评这句诗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其后两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使用移情手法,表明诗人对国破家亡、亲人离别的感触至深。“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精准地描摹出了战乱中人们急盼亲人音信的心情,成为了人们在离乱中盼望家信的常用语。末两句则写出诗人愁绪满怀、忧国思亲的生动形象。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深挚,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安定和平的向往与渴望。
中国和印度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文化、历史、政治等方面具有许多共同点,两国的交往合作也源远流长,东晋时中国高僧法显就访问过印度。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和印度在经济贸易等各方面的合作也更加深入。总理引用《奥义书》中的这段话,在呼吁和平的同时,一方面表明了中印两国是朋友而非竞争对手,另一方面也传达出自己期望中印友好合作的真挚情感。
/gb/doc/2005-03/14/content_424821.htm 2005年3月15日
《总理记者招待会答中外记者问全文》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