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文载道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

    当地时间2003年12月7日下午,刚刚抵达美国进行正式访问的国务院总理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会见了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双方就当前国际形势和联合国作用等问题进行了友好交谈。在谈到联合国的作用和改革时,总理说:“联合国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仍是国际关系的基石,它的作用必须得到发挥。‘世易时移,变法宜矣’。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联合国需要进行合理和必要的改革。中国支持联合国为进行改革而成立的高级别名人小组,并愿继续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温总理用这句话来说明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性。随着时间的流逝,世界的万事万物都在发生变化,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因此要想正确地认识世界,把握时代的进程,就需要进行改革和变法,这是新的形势、新的时代的要求。如果一个国家不能关注时局的发展和世界的变化,不能掌握世界经济和政治发展的新格局,从而及时发现并把握当下形势中的新要素,那么它必将被世界淘汰。闭关锁国、墨守成规的民族永远不可能强大、富足,只能如井底之蛙,始终看到的是井上那一片小小的天空,并因此沾沾自喜、被人嘲笑。不论是国家还是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必须有阔达的胸襟和积极接受新事物的思想,并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思路。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事物是不断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世界在永不停止的运动中发展变化,我们也应该审时度势地进行适应时局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出自《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原文为: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这段话的大意是:治理国家如果没有法令制度就会使国家混乱、动荡。如果不懂得变通,呆板地效仿古老的制度,就会因不合时宜而无法实行。这两种情形都不可能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变了,时代也变了,法令制度也应该因时而变。就如好的医生,病人的病情千变万化,人各不同,因此要对症开药。如果病情不同,却开相同的药,本来能够长寿的人,也会因为庸医的误诊而成为短命之人。所以做事情也一样,一定要依据法律制度来执行,修订制度要建立在对现在的局势的了解之上,要顺应事态的发展。

    《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中还记载了三个小的故事,即刻舟求剑、循表夜涉和引婴投江,从反面说明墨守成规、不懂变通的危害。其中引婴投江的故事是这样的:一个从江边走过的人,看到一个人正要把一个婴儿投到江里去,婴儿受到惊吓不断地啼哭。旁边的人十分疑惑,因此就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十分自负地解释说,这个孩子的爸爸十分擅长游泳,所以他应该也会游泳。这是多么可笑的推理,孩子的父亲会游泳难道孩子就一定会游泳吗?这个人的荒谬和愚蠢源于他的盲目自守。他不仅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还会因此而伤及幼小婴儿的生命。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