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会,国务院总理应邀同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在回答台湾记者提出的关于两岸关系的问题时,总理说道:“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台湾当局领导人阻挠开放‘三通’,收紧甚至限制两岸的经贸往来,这不仅不利于台湾的经济发展,而且还损害了台湾同胞的利益。台湾当局领导人制造麻烦、转移视线,造成岛内的纷争和两岸局势的紧张。台湾当局领导人数典忘祖,妄图隔断中华民族的血脉,切断两岸同胞的骨肉联系。这种做法,违背了两岸和平稳定、互利双赢的大趋势,也违背了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愿望,必将落得‘失道寡助’的下场。”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全文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意思就是说:合乎正义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违背道义就会孤立无援。孤立无援到极点,连亲戚朋友都会背叛他;帮助支持的人多到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古语“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也由此而来。总理在这里引用这句话,强调了民心的重要性,认为台湾当局破坏两岸关系的做法,伤害了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感情,违背了民众愿望,必然会是“失道寡助”的下场。这也正是我国历代所强调的“民心向背”思想。
《孟子?离娄上》中也有表达“民心向背”思想的句子:“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意思是说,得到天下的办法就是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样才能得到天下;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的办法就是得到民心,这样才算得到人民的拥戴;得到民心的办法是民众想要的就替他们聚集起来,民众厌恶的就不要施行在他们身上,如此而已。这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思想是相通的。对孟子来说,民心才是决定王朝变迁的中坚力量,所以他总结了历史上的经验教训说:“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即:桀和纣之所以失去天下就在于他们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失去民众的支持就是失去了民心。因此,君王要想得到天下,首先需要得到民心,失去民心的话也就失去了天下。
《管子?五辅》中也提出治理国家的出发点和根本措施都在于得人心。
古之圣王,所以取明名广誉,厚功大业,显于天下,不忘于后世,非得人者,未之尝闻。暴王之所以失国家,危社稷,覆宗庙,灭于天下,非失人者,未之尝闻。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