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就是说:古代的圣贤君主之所以能取得盛名广誉,丰功伟绩,显赫于天下,不朽于后世,从来没有听说不是由于深得人心的。而残暴的君主之所以丧失国家,危害社稷,颠覆宗庙,湮没无闻于天下,也没有不是由于失去人心的。“五辅”主要指的是德、义、礼、法、权五种治国的措施。管子从上古圣贤尧、舜、禹到夏、商王朝的兴衰变迁中,十分清醒地认识到了人心向背的重要性。此处,他阐述了得民心和失民心的两种不同后果,认为人民的力量不可忽视,君王应该通过得到民心去获得天下。
“举大事,必当下顺民心,上合天意,功乃可成。若负强恃勇,触情恣欲,虽得天下,必复失之。”这段话出自《资治通鉴?汉纪三十》,意思是:图谋大事,必须由下先顺民心,从上再合天意,这样事情才能成功;如果依仗兵强将勇,为所欲为,这样即使得到了天下,也还会重新失去。据《资治通鉴?汉纪三十》记载,王莽所统治的新朝末期,饥荒四起,天下动荡不安,发生了以赤眉军和绿林军为首的大规模农民起义,统治分崩离析。身为平民却带有西汉皇室血统的刘秀经过深思熟虑,谨慎地决定和刘氏一族一道趁机起兵。在刚开始起兵的时候,支持刘氏的人并不多,他们所组织的队伍缺兵少将,装备又旧又差,刘秀甚至骑牛上阵。据守棘阳时,刘秀与他的哥哥刘縯遇到一个叫王常的人,王常经过对天下形势的观察,选择了辅助刘氏,并劝他身边各自争相为王的人也一起投靠刘氏。在劝说的过程中,王常阐述了“夫民所怨者,天所去也;民所思者,天所与也”的观点,意思也就是说:人民怨恨的,上天一定会铲除;人民盼望的,上天一定会赐予。王常认为王莽已经失去了民心,被人民推翻是早晚的事情;而人民由于王莽残暴严苛的统治,常常思念以前的汉朝,刘氏一族正代表了人心所向的汉朝,因而势必会取代王莽占据统治地位;对于那些只凭借兵力来争夺天下的人来说,即便取得暂时的胜利,但没有人民的支持,早晚还是会失败的。在他的劝说下,一大批各自为战的人带着自己的军队归附了刘氏一族。刘氏也果然像王常所说的一样,推翻了王莽的统治。在民众的支持下,刘秀恢复了汉朝的统治,建立东汉,成为汉光武帝。这个事件告诉我们,“下顺民心”也是“举大事”成功与否的关键。
国家的兴衰、历史的更替一再证实了民心的重要性。人民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得到民心的支持,事情才能顺利发展推行;相反,如果违背了民心、得不到人民的支持,那就什么事情也办不成。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时代的潮流,也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和期盼,任何破坏两岸和平稳定、互利双赢关系的举措都将会因违背人民的愿望而遭到失败。当前,我国力求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的统一,为两岸关系积极寻求务实可行的出路。“人心齐,泰山移”, 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两岸关系发展势头将会越来越好,和平统一祖国的愿望最终也必将实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6年3月15日 04版 《总理答中外记者问》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