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中描写子产处理政事的谋略,形象地展示了他善于用人、量才使用的能力。“子产之从政也,则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大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为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大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郑国大夫子产在为政时,善于选用有才能的人,并委以适当的职位。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才华分配不同的任务。冯简子善于决断国家大事;子大叔容貌秀美文采卓著;公孙挥能查明邻国的行动,还了解各诸侯国士大夫的详尽情况,并且擅长外交辞令。裨谌善于谋划,但不适合从政。所以每当郑国有外交事宜,子产就向子羽请教,询问各国情况,并令他多以外交辞令与他们交涉。然后再陪同裨谌谋划,看策略是否可行。最后请冯简子作决断。如果可行,则交给子大叔来执行命令,并且应对各国诸侯派来的使臣。因为善于使人各尽其能,所以子产很少失败。
韩愈在名篇《马说》中说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千里马之所以被发觉是因为有伯乐。千里马有很多,但是伯乐却鲜有。所以很多好马被埋没在不懂马的人手中,才能不能充分发挥。如果说冯简子等人是千里马,那么子产就是伯乐。如果只有千里马而没有独具慧眼的伯乐,他们的才能只能被埋没。子产不仅重视人才,而且能各取其长,这也是他成功的法宝。一个国家需要各类人才为其服务,但是更需要能发现人才的人。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力”就要培养具备专业才能的人。国家的昌盛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因此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成为当下重要的工作。针对我国教育中存在的弊端,政府积极进行改良,推行素质教育。在高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中,努力做到学与用的结合,因材施教。并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相联系,培养各领域真正欠缺的技术型人才。这样,一方面人力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另一方面也解决了就业难的问题。而专业化的人才也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加快改革的步伐,从而使我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人民日报》 2010年11月15日 03版
《同呼吸 共命运 心连心——在会见澳门各界人士代表时的演讲》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