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文载道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

    2003年6月29日,总理莅临香港出席《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签署仪式和香港回归祖国六周年活动,并发表了令香港人民激动不已的演讲。温总理在演讲中坚定地说,香港同胞要坚信在伟大的中国的领导下,在“一国两制”的制度下,香港会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未来的挑战,实现经济上的快速、持续发展。在仪式上温总理引用了晚清著名外交家和诗人黄遵宪的诗“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温总理希望能以此诗来激励香港同胞对香港和祖国的热爱,并希望大家能以精卫填海之心建设香港、建设祖国。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这是清代诗人黄遵宪的《赠梁任父同年》。这首诗写于1896年,是在黄遵宪邀请梁启超到上海办《时务报》时给他写的一首诗。全诗表现了作者对国家现状的担忧,以及为祖国献身、变法图强以求改变国家任人宰割命运的决心。诗歌第一句首先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以黄金的珍贵比喻寸寸领土的不可分割,从中看出作者对祖国领土的热爱。但现在却是祖国备受列强的,国家领土一点点被分割出去,因此诗人满怀悲怆之情。第二句写出了他面对大好河山被瓜分时的急迫和痛苦的心情,禁不住追问面对这样的窘境有谁能够救国家于危难之中,有哪位勇士能够扭转国破家亡的厄运。后两句可以看做是诗人的明志之句,分别引用典故,来表达自己对祖国统一鞠躬尽瘁、不遗余力的决心。

    “杜鹃啼血”化用了古蜀王杜宇的典故,用来表达黄遵宪的愿望:他希望像望帝一样,为了祖国的前程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希望自己的心声能够引起有志之士的重视,并能和他们一起为国家富强统一贡献自己的力量。也希望统治者能够发觉他的拳拳爱国之心,对他委以重任,并且摆脱现在软弱无能的外交政策,保卫祖国的每一寸领土。末句用“精卫填海”的比喻抒发了作者对自己同时也是对梁启超的期望。他希望像填海的精卫一样,不畏惧任何困难,始终保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同时也展示了诗人为了祖国的统一和强盛,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决心。

    爱国诗人黄遵宪的一生都在为挽救濒临灭亡的清政府努力,列强无休止的侵略,随之而来的是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领土的被侵占、祖国的大好江山已经被分割得支离破碎。他的《台湾行》写于甲午中日战争后,台湾被日本占领时,他内心的抑郁之情通过诗句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人慨叹往日国家实力的强大,领土的辽阔,今昔对比不免悲从中来。面对台湾被侵占的事实,他只能发出一声“今不如昔”的长叹。面对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和卖国求安的丑恶行径,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救国家于水火之中,号召天下的爱国之士团结起来,共同抗敌。同时也希望政府能够觉醒,带领全国人民抵抗外敌的入侵,誓死保卫国家的每一寸领土。

    辛亥革命参与者、早年同盟会成员于右任在他的《望大陆》一诗中也表达了自己希望祖国早日统一的心愿和回归桑梓的呼声: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唯有痛哭。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