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浅的海峡,国之大殇,乡之深愁
2003年12月7日,总理在纽约下榻的饭店与美国东部地区的华侨华人和留学生代表进行座谈,认真听取了他们的发言,随后发表了讲话并与他们合影留念。在谈到台湾问题时,总理满怀感情地说:“祖国要统一,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现在只剩下台湾问题。‘浅浅的海峡,国之大殇,乡之深愁!’我们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会尽最大努力促进和平统一。维护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最高利益,我们决不允许有人将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温总理明确表达了国家对待台湾问题的态度,海峡两岸的统一是大势所趋,台湾作为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必将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浅浅的海峡,国之大殇,乡之深愁”,这句话的意思浅显易懂,但却饱含着浓浓的爱国之情。海外游子渴望祖国统一的意愿、对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期盼,以及大陆人民对台湾的深厚感情通过这简单的一句话,充分表达了出来。虽然隔着浅浅的海峡,但这并不能阻断两岸人民的深厚情谊,只会因相互思念而使得手足之情更加浓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台湾迟迟不能回到祖国的怀抱,使得祖国的统一大业得不到实现,成为全国人民心中深深的忧虑。在台湾的同胞们即使思乡心切,也无法与大陆的亲人团聚,只能将思念和乡愁埋在心底。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这首词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词中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将诗人内心的孤独分离之苦刻画的十分细致。写作的时间是在作者南渡之初。起手先写远景,她听到了雁群凄凉的叫声,想出来看看它们的踪影,可只能见到寂寥的天空中飘着的几朵白云。“归鸿”指代的是李清照自己渴望归乡的心境。不一会儿窗外下起了纷纷扬扬的雪花,室内也升腾起一缕缕炉烟,因为室内空气的宁静,炉烟是垂直上升的。屋内的静谧与屋外飘扬的雪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动静的对比中,积淀的是词人哀伤的思绪。蜡烛底下凤钗闪闪发光,钗头的人胜也微微的颤动。“明”和“轻”字看似愉悦,但在国破家亡、奔波流离的情境下,这些又怎能引起作者的欢愉之情呢?只能更加剧她苦闷的心情罢了。远处的角声响起,才觉察到已经又要天明了,而她却一夜不能入睡。虽然春天到了,生机盎然,看花的时节即将来到。但是西风依旧凛冽,使爱花之人不能尽兴地观赏和游玩。全词没有一句直接描写她当时生活的孤苦,但在细细描摹的景物中,却可以体味出那种有家难回、亲人分离的悲伤。
台湾爱国诗人余光中以及席慕容和三毛的很多作品都写到了乡愁,席慕容在《乡愁》一诗中写道: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