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文载道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2/2)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出自魏武帝曹操的《短歌行》。原文为:“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与前面所讲的“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的意思相近,都是借山之高、海之大来比喻人的心胸广阔。周公是指西周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姓姬名旦,因为封邑在周,故被称为周公。“吐哺”是说周公为了招揽天下的贤才能士,吃一餐饭要多次停下来、吐出口中的饭去接见求见之人。这段诗歌即是指曹操愿意像周公一样,一日三吐哺,借此表现他求才若渴的心情和愿望。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此联的作者是晚清名臣林则徐。1839年3月,林则徐被封为钦差大臣来到广州查禁鸦片,在政事堂悬挂此联,用以表明自己为人为官的胸襟肚量,为国为民不求回报的赤子忠心。此联大意为:大海之所以能容纳万千河流,是因为它的肚量很大;峭壁之所以能够达到千仞之高,是因为它没有贪念或过分的欲求。以大海能容纳无数河流的广大容量来形容人的胸襟气度。这是林则徐做官做人的准则,从此之后也成为世人的座右铭,以此来鞭策自己。林则徐的这副自勉联以十六字融会了流传千古的为人治世的精神,是对“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这一思想的完美总结。

    从“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可以看出,广泛听取各种意见、任用有才之士是我国几千年来的优秀传统。总理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借用这句话表明中国政府的执政理念和态度——继承这项优良传统,将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的态度发展下去。我国多民族共存的国情要求我们学会包容,面临的国际化环境更是需要我们以开放的心态来对待。取长补短,学习吸收各种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文明成果。不仅政府如此,社会各界和群众百姓也应持包容开放的心态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

    《人民日报》  2004年3月15日 02版 《总理答中外记者问》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