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文载道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2/2)

    明代张岱在《石匮书?烈帝本纪》中写道:“(上)问保举考选,孰为得人,少詹事黄道周对曰:‘树人如树木,须养之数十年。近来人才远不及古,况摧残之后,必深加培养。’”意思是说,怎样才能通过考试、保荐选拔出人才?少詹事黄道周回答说:“培养人才就像栽种树木一样,必须要培养数十年才可以。近些年来的人才远远不如以前,更何况这些人才都遭受过摧残呢,因此必须更加深入地培养。”在这段话里,将树人与树木联系对比,一方面说明培养人才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暗示君王,必须要有耐心,因为人才是国之根本,不抓好教育着力于人才的培养,必将“远不及古”!

    战国时期儒学大师荀子在《劝学》中提到:“学不可以已。”“学不可以已”,描述的是学习时应该具备的一种状态和态度。所谓“百年树人”,强调时间之久的同时,也告诫世人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应该时时刻刻不忘学习,学习是一件永无止境的事情,是一种状态,一种能力,是穷其一生也要坚持的。

    这种关于学习的告诫在中华文化中流传甚广。如“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说的都是学习不可荒废的道理。与此相反的是北宋王安石笔下的《伤仲永》的故事。方仲永天赋异禀,五岁即会作诗。但是他后来放弃学习,整日到处拜访、题诗,最终因为没有后天的学习和努力而“泯然于众”。可见学习无论对于聪明人还是普通人都是十分重要的。刻苦学习,即使不是天赋异禀,爱迪生也可以成为一代伟大的发明家;不注重学习,天赋异禀的方仲永也倏忽之间“泯然于众”。

    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引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俗语,一方面强调了人才培养的不易;另一方面,也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科技的发展取决于人才的力量,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的发展。所以说,“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强盛,从根本上取决于国民素质;国民素质的提高,关键靠教育。”我国要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中之重,必须谨慎观之,耐心培养。因此,教育发展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不仅仅要在数量上扩张,更要以提高质量为前提。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时允许和鼓励各地进行教育改革的探索和实践。通过改革创新,使得教育更加符合时代的发展,更加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对人才的需要,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望。

    《人民日报》  2010年9月1日 02版 《强国必强教 强国先强教》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