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红色经典”的革命电影思潮(12)(2/2)
在前十七年及“文革”期间,中国电影艺术悲剧何止孙瑜、谢晋、黄婉秋和严凤英,而是无数个艺术冤魂在悲叹,在挣扎,在期待。
1960年7月召开的“第三次文代会”是对文艺界的又一次“思想统一”。会议将“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确立为文艺的指南。周扬声称:“这个艺术方法的提出,是同志对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又一重大贡献”,“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作家、艺术家不同的个性和风格,这样,就给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开辟了一个广阔自由的天地[3]。” 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电影界小心翼翼地制作了一些作品,结果其中不少电影仍然遭到严厉批判,而批判的理由无非是电影的内容无法满足政治宣传的尺度和需要,如《早春二月》、《北国江南》等影片被指责为表露了人情人性,《逆风千里》、《林家铺子》、《不夜城》则因对历史和人物的阐释异于官方基调而遭到批判。接着,在整个文艺领域内,包括电影领域,对电影题材的规定,对电影表演的程式化要求,对电影思想的控制,终于在“文化大革命”的爆发中,“前17年”走向了死胡同,电影领导权被控制,八个“样板戏”成为全中国当时七亿人口的精神“麻药”。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