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红色经典”的革命电影思潮(12)
另外一部优秀片《舞台姐妹》的导演谢晋遭受的冲击有人统计过,说谢晋在文革中被批判的场次多达200余场。《舞台姐妹》拍摄完成后,还未等到公映,在上海主创人员,包括上官云珠(扮演商水花)、邓楠(扮演和尚阿鑫)、沈浩(扮演沈家姆妈),甚至老牌越剧皇后袁雪芬却都造反派被拉出家门,成了谢晋的“陪斗”。台下是群情激奋的造反派、红卫兵,台上是低头认罪的导演和明星。那场景,倒是与今天的新片观众见面会颇有几分神似。谢晋的家庭也不能幸免,家里的一切物品,都被造反派们反反复复翻检查抄,洗劫一空。不仅所有的书籍、照片、信件被悉数掠走,就连衣服、床单、桌椅、板凳等日常用品,也常常被一些看热闹的贪小之辈顺手牵羊。谢晋被关在上影厂的牛棚里,无暇顾及家人。夫人徐大雯一人拉扯着四个孩子,只能用报纸铺在地板上哄他们睡觉。差不多也是在这个时候,谢晋年迈的父母,终因不堪非人的,先后以各自的方式自杀身亡。
在那人妖颠倒的岁月,黄梅戏著名演员严凤英命运非常凄惨,安徽作为黄梅戏的故乡,居然发起了全省对严风英批判的运动,并以“安徽省革命委员会出版 ”的名义出版了《革命大批判文章选编--批判反动影片天仙配专辑》。《天仙配》由同名黄梅戏改编,是一部优秀的戏曲电影。《天仙配》取材于董永遇仙的神话传说,传说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而影片则充分反映了人民对幸福生活、美好爱情的向往与歌颂,批判了封建思想。片中主要人物七仙女和董永代表着善良勤劳的劳动人民,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高尚品格。主演严风英和王少舫,分别塑造出了热情大胆、勤劳智慧的七仙女和朴实、敦厚、可亲的董永,两个人物形象富有浓郁的人情味和强烈的真实感,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审美理想。严凤英的唱腔,声情并茂,深入把握人物性格、 “洞达事物之情状”,“发古人之喜怒哀乐,忧悲愉快”,《天仙配》是她演唱十分成功的一部作品。影片上映后,受到海内外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1958年底时仅祖国大陆的观众就多达一亿四千万人次之多,创造了当时票房的最高纪录。严风英1953年参加安徽省黄梅戏剧团。 1951年重返安庆。1953年调入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历任安徽省黄梅戏剧团演员、副团长,中国剧协第二届理事,中国文联第三届委员,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960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1960年,严凤英加入中国。她曾任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副团长,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她于1954年参加华东区戏曲观摩会演获演员一等奖。 文革中,她被指为文艺黑线人物、宣传封资修的美女蛇,并被诬蔑为国民党潜伏特务,屡遭批斗,1968年4月8日夜自杀身亡。1978年5月23日,安徽省委为严凤英平反昭雪,8月21日省文化局举行了严凤英骨灰安放仪式。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