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做有质感的民族(1)
文_方文山
如题——做有质感的民族,我在这里所指的“民族”,不是别人,正是我们华人自己。而“华人”一词泛指包括内地、台湾、港澳、新马和东南亚一带的传统华人,以及北美地区的华裔新移民等。
我写了很多所谓“中国风”的歌词作品,譬如《娘子》《双截棍》《爷爷泡的茶》《东风破》,还有最近的《菊花台》《千里之外》《青花瓷》等。其实这些歌词中浓厚的古诗词韵味并不是偶然间产生的,作品是最能够反映一个人的价值观跟性格的。一直以来我就是一个民族意识很重的人,长期关注跟民族、传统、文化相关联的议题。当我的这种文化意识跟音乐相结合起来时,就自然而然地孕育出所谓“中国风”的歌词。
长期以来观察到一个现象,那就是,我认为我们华人并不是一个很有“质感”的民族。所谓“质感”指的是一个东西的材质与它外观上的美学设计,以及整体的精致度。我们会喜欢买一些价钱偏高的名牌包,譬如lv、gucci等,是因为喜欢那些名牌所代表的价值与品位。一般人总是很自然地会去追求名牌衣饰的质感,但却忽略了自身的质感。常常自己的穿着品位并不具备一致性,没有基本的美学素养,但却盲目地去追求名牌——这是精神错乱式的荒谬。大部分的消费者在挑选商品时,都懂得会去追求衣服、皮包、汽车等物品的质感,因为美的东西其价值是有共通性的,没有人不喜欢美的东西。但大家在拼命追求商品外在质感的同时,却常常忽略了自身穿着打扮最基本的美学素养,变成需借助与依赖这些名牌的材质来衬托自己的行情。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