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瓦拉第一次离去时,告别了优越的贵族生活。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旅行,更不是所有人都能路见不平而心生愧疚。而他的第三次离去,更是反抗贵族精神的体现。在路上的格瓦拉是行动主义的格瓦拉,是一个已经远去的格瓦拉,他那“完人”(萨特语)形象是欧美进步青年30年的不变向往,他的革命精神是自由精神的体现。亨廷顿曾说过,宁要无自由的秩序,也不要无秩序的自由。在这个被秩序统治的世界上,格瓦拉将美和正义写在了一起。戏剧《切?格瓦拉》正好反映了自由主义与新左派之争的状态。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想建立一个如哈耶克所说的自由自发社会秩序。他们期盼末世的到来,却又在这种末世情怀的刺激下变得歇斯底里,原本崇尚个人自由和政府权力最小化的他们反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左派思想自然占据上风,格瓦拉就是在这种癫狂状态下走上了不归路。
《摩托日记》的导演沃尔特曾执导著名的《中央车站》,影片把家的概念和天主教联系在一起,约书亚寻找的父亲就是耶稣,而他的两个哥哥则是摩西和以赛亚。那段旅程充满苦行、隐忍和期待,既忧伤又感人。而看《摩托日记》的感觉就像骑自行车爬坡,而且似乎有个人在后面推着你前进,但你又不能回头看。格瓦拉从潘帕斯草原到智利的沙漠再到安第斯山,在这个旅程中,他是贴地行走的,他的生命与这片土地紧紧联系在一起。西川在诗里写道:“这就是大地所担心的人:诵诗的美男子/拥有简单的原则,却是铁的原则/为此他的母亲发着低烧/而他的妻子梦见了星宿/他轻轻的咳嗽,他并未远走/但这却是一个他记忆中的世界,逗号/但这都是一首他不曾读过的诗,句号。”这是格瓦拉的第三次离去——最令人惋惜的离去,也是永远的离去。
是的,格瓦拉是个有血有肉的人,他有亲情和爱情,而不仅仅是革命的。当格瓦拉决定上路时,他就成了让大地担心的行动主义者。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