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我几乎有些不敢相信,村民便用手指了指凉亭的立柱,立柱上刻有一行字:建于1983年。他说:“这凉亭就是老奶奶筹资建起来的。因为这附近方圆几里没有人家,而这条山路又是黄梅和蕲春两县的山里人常走的一条路,人走到这里,渴了想讨杯茶都没地方讨去,更别说歇脚了。所以,她建了这凉亭,然后每天送茶水到这里来,这样就给路人行了方便。”他又指了指亭子旁边的小屋,说:“这小屋也是她盖起来的,比这亭子晚两年。她建这亭子时只是为夏天路人避暑歇脚用的,并没有考虑冬天。1984年的冬天,一个下雪的日子,一个人因为有急事要赶去蕲春,结果走到这亭子边天就黑了,他不敢走夜路,怕遇到野兽,又没地方借宿,只得在这亭子里过夜。第二天早晨,老奶奶送茶到凉亭来时才发现了他,都快冻僵了。所以老奶奶就在亭子旁边又建了这小屋,夏天在小屋的木床上铺凉席,冬天则换成被褥,这样,路人就可以在小屋里过夜,既可以挡风雨,关上门又可以防野兽。”
一个老奶奶,二十多年如一日,整天为陌生的路人而忙碌,倾其所有,为过往的行人建亭建屋,无偿服务,我觉得,她的事迹,几乎可以参加“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评选了。我决定要见见这位老奶奶,采访一下她。哪知道我才说了我的想法,村民就笑起来:“你采访她是没用的,已经有好几个记者采访过她呢,但采访过后都是白忙乎,因为老奶奶接受采访时总是一句话,她不是在做好事,她是在赎罪,她是个恶人,老天报应她,让她老伴过早地就死了,所以,她这样做,是为她过去做的恶事赎罪。”
这确实不是什么光明的写作材料,倒有点因果报应般的迷信观点。我问村民,她到底做过什么恶事,要让她花费二十多年的时间来赎罪。村民直挠头,说:“谁也说不上来,只是她自己说她是个恶人。其实她并没做过什么大恶的事。她年轻时在这一带名声不是很好,手脚有点不干净,也就是到人家家里偷个鸡蛋或是到人家菜园里摘一两把青菜之类的事。到她老伴去世时,她就坚定地认为,这是老天对她小偷小摸的惩罚,所以想做善事来赎罪。这一做就是二十多年,自己过着苦日子,天天将时间花在为过路的行人提供方便上。有个记者采访她后曾央求过她,说只要她不再对人说她做善事是为了赎罪,他就可以将她的事迹作为好人好事进行报道,这对她也有好处。但她坚决不肯,说要是这样,她更是骗人的大恶了,反而逢人就说,她不是什么善人,她是在赎罪,到现在,她这话都传开了,所以,人们干脆给这亭子取了个名字,叫‘赎罪亭’。”
听着村民的讲述,我默默无言,心里却无法安宁。一点点的小恶,就要用二十多年的时光来赎罪,那么当下的世人呢?谁能保证自己一生磊落,没有过恶行恶念呢?包括我自己,我要用多少年的时光来检讨自己已经走过的岁月和往昔的言行?
继续上路,回过头来望那凉亭,那凉亭仍那么朴实和简陋,没有经过雕凿,没有经过粉饰,一如老奶奶的质朴和坦诚。我想,这凉亭也许不仅仅是为路人建立的,也是老奶奶为自己的心灵建立的,她用这个凉亭,荫庇着她自己的善恶观念和道德准则,也为自己曾有的过失,找到一处心灵安歇的地方。
村民说,这亭子叫了“赎罪亭”,老奶奶的善行就没显得多么高尚,但有了这个亭子,作用还是很大的,望江山这一带民风淳朴,多少也是受了这个亭子和老奶奶赎罪观念的影响。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