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的心,一直处在焦虑中,原为觅一番情果,却习惯了独饮愁伤;原为还尽一生泪水,却仍存卑微的期望。其实,纵然是一场情意,也可以寄托,也可以遥望,也可以在相拥时蜜语;其实,纵然是一生情泪,也可以欢欣,也可以惬意,也可以幸福的流淌,可偏偏黛玉的命运被安排成薄命。薄命,即意味着与美好的姻缘错过。
错过,木石前盟结下的姻果;错过,两心相倾的甜蜜欢乐;错过,私相定情的幸福喜悦;错过,彼此念念不忘的惦记和担忧。就算老太太宠着黛玉,疼着黛玉,就算紫鹃丫头惦记着黛玉,体贴着黛玉,就算宝玉一心一意地爱着黛玉,哄着黛玉,可那个顽固守旧的贵族大家庭又能使她如愿吗?
不学王熙凤的刻意讨巧,不学薛宝钗的玲珑圆滑,不自恃被贾母娇宠便妄自轻狂,不溜须王夫人与贾政,黛玉安然的做本真的自我,这一切,皆因她看透了人心,看透了家族中的明争暗斗,所以,黛玉超凡脱俗,宛如一块无暇的美玉,通身散发着冰清玉洁的神韵与剔透幽静的光芒;更像一株婷婷玉立在秋江上的芙蓉,倩影倒映,妍姿清秀,独自芳华,独自忧愁。
黛玉在宝玉寿宴上抽取的花名签即是芙蓉,又有词道:“莫怨东风当自嗟”,此词出自宋代欧阳修所作的《明妃曲·再和王介甫》之二:“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狂风日暮起,漂泊落谁家?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
枝上一朵清秀的芙蓉花,哪里禁得住狂风的摧折、暴雨的肆虐,她的纤柔,她的娇矜,她浅粉的花蕊与纯白的花瓣一再飘摇,几番挣扎,终于萎萎的谢落枝头,而她,是不应埋怨东风的,只应自叹自嗟,因她不肯自惜多病多愁身,因她红颜胜人多薄命。在此处,脂砚斋评林黛玉“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自《论语》。当时,孔子的弟子冉有与子贡欲问孔子是否帮助卫国国君与他的父亲争夺王位,但子贡却反问孔子:“商朝末年孤竹国的伯夷与叔齐两兄弟互相礼让王位,他们是怎样的人啊!”孔子说:“他们是贤人啊!”子贡又问:“他们相互之间会有怨恨吗?”孔子说:“求仁而得到仁,又何来怨恨?”。于是,冉有与子贡便明白孔子是不会帮助卫国国君与他的父亲争夺王位的。
通过“莫怨东风当自嗟”与“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可见,黛玉并未死于宝玉与宝钗成婚一事,而是死于贾家败落后宝玉因祸入狱,黛玉万分担心,而又无计可施,终日以泪洗面,日渐憔悴,还没等到宝玉出狱,黛玉的一缕香魂已仙逝!
情未觅到,泪却已尽!芙蓉花一般清纯的女子,万苦而不怨,千惜宝玉而不自惜,在水碧风清中任片片花蕊纷纷飘落,任蒙蒙细雨摧残倾国倾城的娇颜,终于,胭脂雪瘦,沉沉的睡入水里……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