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自救的文化苦旅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为人民享受的艺术(5)(2/2)

    战争使苏联科学发展的物质基础与设施蒙受了惨重的损失。战后,国家加大投资力度,资助科研工作的恢复。50年代初,苏联科学院的各分支机构基本恢复。另外,根据实际需要还增设了一些新的分支机构。随着新学科的出现,一些新的研究所,如精密机械和计算机技术研究所、无线电技术和电子学研究所、原子能研究所和核问题研究所等建立起来。科学家们还走向企业、建筑工地、农庄及国营农场,为生产建设提供科技咨询,努力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然而,国家领导者决策的严重失误影响了科学潜力的充分发挥和科学的全面发展。

    “冷战”时期,为了保持同西方的对峙,苏联采取夜郎自大的态度,对先进国家的科学成就嗤之以鼻。外国学者在物理学、量子力学、化学和控制论等领域做出的重大发现被苏联当作唯心主义的东西加以排斥。

    自50年代中叶起,人类跨入了科技革命的时代。科技革命的方向是在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的基础上实现生产、监督和管理的自动化,发现和利用新能源,创造和运用新的结构材料。从此,科学的发达程度及科技成果在生产中的转化率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达水平的主谊志。“解冻”时期,人们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解放,苏联科学有了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当时的苏联领导人奉行着社会主义超前论思想,赶超美国、争做世界一流的大国成为苏联领导层决策的既定方针。在这种情况下,苏联科学出现了一段快速发展时期。1954年,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发电站在苏联投入运行;1956年,h.谢苗诺夫因研究出化学链反应理论而获诺贝尔奖;1957年,苏联研制的世界上第一艘原子能破冰船“列谋号下水。同年,苏联发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加加林乘“东方号”宇宙飞船完成了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宇宙飞行,它表明苏联的宇航业已经走在世界的最前列;1962年,物理学家几朗道由于对液氮理论的研究而荣获诺贝尔奖;1964年,h.巴索夫和a.普罗霍罗夫因在量子电子学领域的基础性研究成果而获得了诺贝尔奖。航空设计师、苏联科学院院士a.图波列夫领导科学家们研制出100多个型号的军用和民用飞机,波列夫先后创造了78项世界纪录,成为苏联航空史上的一代天骄。同图波列夫齐名的是苏联航天学功臣谢·科洛廖夫。在他的领导下,苏联制造出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另外,他还指挥研制了多种用途的e星。加加林乘坐的“东方号”宇宙飞船就是他领导设计的。苏联的世界超级大国地位在勃列日涅夫时期确立下来。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不断扩充军队,增加军费开支。从60年代末起,苏美军事实力的差距越来越小。苏联一直把拥有强大的军备和核威慑力看做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先决条迹将国民经济中80%的工业投资用于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70年代初,苏联将洲际导弹、潜艇发射导弹的数量从原来占美国的三分之一增加到与美国数量相等。70年代中期,又发展到超美国50%。军事实力的增强对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并没有起到猾作用,相反却使经济停滞不前。

    资金的不足制约了科学的发展。人们虽然在研究科学集约化的课题,但是,科学的潜力并没有被挖掘出来,科研与生产脱节的现象十分严重。长期以来,苏联科学部门的发展很不平衡,与重工业,特别是军工相关的领域一直受到国家的关爱,而与人民生活密切联系着的轻工及农业各学科却严重被冷落。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导致苏联在控制论、信息论及电子学等前沿科学方面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戈尔巴乔夫的加速科技发展战略因国内局面的泪乱而未能有效地实施。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