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张爱玲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永远的张爱玲 舒贝儿
    看过各式各样的书籍,传记类偏多些,小说也没少看,但是,要是说起小说作家,最迷的却是四十年代上海才女张爱玲,也许是女孩子气太足的缘故。曾在姜丰的一本散文集中发现一篇名叫《张爱玲情结》的随笔,当时很是兴奋,仿佛遇到了知音一般,而且她用“情结”二字来形容这种痴迷,真是再恰切不过。我曾问过几个男同胞,他们似乎远没有这种“痴迷”和“情结”,然而这并没有影响到我们这些“张迷”们。

    平日里逛书店,但凡见到有关张爱玲的不同版本的书就会毫不犹豫地买下。书柜中存放的就有象《张爱玲精品集---传奇》、《寻找张爱玲》、《张爱玲苏青散文精粹》,床头随意伸手可及的还有《张爱玲情语》、《张爱玲在美国》、《最后的贵族》等。乍一看连自己都觉惊讶家里会藏有这么多有关“张氏之作”。

    张爱玲是一位极为特别的女作家。她的极具才情的佳作、她的清末贵族后裔的身世、她的充满曲折的一生.....构成了她这位旷世才女的传奇色彩。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就是这么一位奇异的年轻女子,几乎一夜之间横空出世,风靡了上海文坛。各种版本的书籍有关张爱玲的描述无一不是用“传奇”这样的字样。先是在上海,后辗转香港,尔后定居美国.....晚年独居洛杉矶被人们流传身穿纸做的衣服,因为怕空气过敏,闭门谢客,最后孤独地离开人世.....她就象一团谜,一片雾,让人忍不住想去读懂她,了解她,这大概就是张爱玲的特殊魅力所在。

    对张爱玲感悟最深的是她的小说,而小说印象最深的是她的文字。读她的小说,仿佛能感到人物要从纸面上跳出来。对人物心理的刻划细腻之极。读《倾城之恋》,你会感到里面的白流苏和范柳原就好象活生生地在你的周围一样。

    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应该为流传较广的一部作品。看过台湾拍的同名电影,陈冲诠释的那个红玫瑰如今不知怎么没有什么印象,大概张爱玲小说原著的那种细腻与深厚是难以通过电影这种手段充分展示出来,影片只能形象化地表达出一种意境,而小说却能让你于字里行间去体会作者的精妙构思,欣赏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独特魅力。

    “振保的生命里有两个女人,他说一个是他的白玫瑰,一个是他的红玫瑰。一个是圣洁的妻,一个是热烈的情妇-----普通人向来是这样把节烈两个字分开来讲的。”“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从国外归来回到上海的振保暂住在出门在外的朋友王士洪的家里,不可避免的与闲居在家的年轻娇媚的王太太发生一段热烈的恋情离开王太太之后,振保经人介绍很快与叫烟鹂的年轻姑娘结婚,过着寡淡如水的婚姻生活....

    故事是再平常不过的故事,然而在张爱玲的笔下,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描写刻划丝丝入扣。振保与王太太从相识、相互调侃、测试对方心理....到相互热烈地爱,语言文字的工夫用到极至,男女主人公透过他们的语言、形体动作、内心活动展现出人物鲜明的个性。然而这不是作者的终极目的,通过与“热烈的情妇”和平和的妻子两段截然不同的情感过程的对比,张爱玲呈现给读者面前的是男主人公那扭曲的心态下连带而致的扭曲的个性,以及相应而来的扭曲的婚姻,扭曲的人生......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