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归何处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3.台港之行
    对张爱玲来说,她这时正处在精力旺盛的成熟时期,为了应电懋公司之约去写剧本,她作了一次远行,经台湾再回香港。在这之前她读过台湾一些青年作家的小说,尤其是读了当时在台湾大学读书的王祯和的《鬼。北风。人》后,对台湾的风土人情很感兴趣。她知道,她的笔法只适合写中国的人世,写给中国人看的小说,写美国她没有把握,大陆又不可能再去,到台湾了解了解,倒很适合。她从小就对各地各民族的习俗一直很有兴趣,自从怀疑起母亲的血统以后,对人种学的书看过很多,台湾的高山族生活据说很特别,她一时兴起,写信给曾在香港共过事的美新处处长麦加锡。麦加锡此时是台北美新处处长,接信后,便招集几个青年作家迎迓。那时候台湾大学的几个文学青年,如白先勇、王文兴、欧阳子、陈若曦等人办了一份《现代文学》杂志,麦加锡因为热爱文学,便热心扶持,《现代文学》出版时,他成为这家杂志的大买主,订了七百本分送别人,并且从中选了白先勇、王文兴、欧阳子、王祯和的小说各一篇,译成英文出版,定名为《新声》(neula’(程式化)来写作,不会有好东西的。”还保留着她对大陆文学的不满。她对胡适很崇拜,说现代中国与胡适之的影子是不能分开的。

    张爱玲计划下一站由花莲到屏东,到屏东参观当地独特的“矮人祭”,然后搭金马号到高雄,再回台北。

    但她突然接到麦加锡打来的电话,告诉她一个不幸的消息:赖雅先生中风,家人打电话来找她。

    她马上取消原计划,由高雄返回台北。到麦加锡阳明山别墅,与美国通了电话,非常着急地询问赖雅的病情。得知赖雅的病情稳定了,脱离了危险,稍稍放了心。由于交通不便,她一时也回不到波士顿,还得在洛杉矶滞留转航,她便依原计划去了香港。

    张爱玲来台湾是悄悄地来的,她不想惊动别人,但是将要离台时,却被一位晚报记者发现了行踪,跟着要采访她,她急着赶路,只淡淡地表示她来台湾是走访亲戚。

    11月,张爱玲到香港。当然是故地重游,她此行主要目的是应香港电懋影业公司宋淇的邀请专程来写剧本的。她这次出来时身上带钱不多,不够返回美国几次转机的费用,因此,她到香港去写几个剧本也是为了赚点钱。电懋公司这次本来打算请她把《红楼梦》改编成电影的,因为他们电影界喜欢少男少女的戏,《红楼梦》又是家喻户晓的“言情”名作,电懋公司认定会受到青年男女的喜欢。但张爱玲写了一部分,觉得不能把这一部经典作品硬给写成纯言情戏,这会损害这部作品的价值,为了艺术的良心,她否决了改编。

    电懋公司与她已有数年愉快的合作了,见她不肯写《红楼梦》,就请她写她愿意写的剧本。在前两年,她写的《情场如战场》、《南北和》已经上演了,而且很轰动,尤其是林黛主演的《情场如战场》,打破了香港国语影片卖座记录,《南北和》的观众也紧逼《情场如战场》的声势,电懋公司就建议她再写《南北和》的续集《南北一家亲》,之后又写了《一曲难忘》。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