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外埠的学生都是这样,困在这里无事可做,成天就是买菜、烧饭、。人类的文明在战争的轰炸下,去掉了一切浮文,剩下的仿佛只有饮食、男女这两项。吃饭是为了享受这不知何时突然结束的生活;也不是普通的,是死神来临之际温和而带感伤式的气息的;一个女学生将米裹着抱出变钱,人们以为她去抛私生子;男同学上前线打仗回来大骂不值得。大家聚在一起,拿诸子百家、诗经、圣经、莎士比亚消磨时光,在污秽的玻璃窗上涂满了横七竖八的“家”。
在这乱世动荡中,香港大学三年来生活即告结束,因为香港沦陷了,无处栖身,她们不得不停下学业离开这个地方,张爱玲坐上船,重新再回上海。
重回上海,她有说不出的高兴,回到属于自己的世界里去,虽然上海也同样是沦陷了。
但是她的眼前晃着一个个人影,变态的舍监,滑稽的教授,幽默而大胆的炎樱,健康的悲观的艾芙琳,受伤流血的年轻人,“姑娘啊姑娘啊”的病者;各种各样的人,西方人、南亚人、中国人,男的、女的,笑声、哭声、怒骂声,重重叠叠的打成一片骚乱,这就是香港。三年的生活多么熟悉,又是多么荒唐的、怪诞的、陌生的,各色各样的人与各色各样的思想在这里交碰,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张爱玲还没有理清思绪来构思小说,但这些小说的素材像她画的漫画一般,在眼前浮动,譬如暴躁的二房东太太,斗鸡眼突出得像两只自来水龙头,那少奶奶,整个的头与颈便是理发店的电吹风筒;像狮子又像狗模样蹲踞着的妓女,衣裳底下露出红丝袜的尽头与吊袜带……随意地涂抹着各种颜色,重重叠叠的香港印像。
即使以一生的精力为这些杂乱的人头写注解式的传记,也是值得的。
自私、空虚、渺小、苍白,然而所有的人都是可怜的。不管是上等的英国人,发迹的华侨,还是杂种混血儿,临死的病员,在乱世的危胁中,脱去了一切浮文,全是平等的,一样有人的要求,人的弱点。
一个个不相干的漫画般的人物,在日后张爱玲的笔下复活了,复活为一段段不和谐的故事。
注释:
①张子静《我的姐姐》。
②张爱玲《烬余录》,下文除注明出处外皆弓自本篇。
③张爱玲《诙吃与画饼充饥》。
④张爱玲《姑姑语录》。
⑤张爱玲《忆西风》。
⑤张爱玲《我看苏青》。
⑦张爱玲《双声》。
⑧(12)张爱玲《炎樱语录》。
⑨胡兰成《今生今世。民国女子》。
⑩张爱玲《谈跳舞》。
(11)张爱玲《〈张看〉自序》。
(13)炎樱在《一封信》中说自己在战时的香港就常为病员理发。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