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美之追求颇费周章--风雅艺术篇(5)
牛皮制好之后,要先把牛皮分开,然后用湿布、油脂和特殊的推板将牛皮再加工,直到它足够平展,失去弹性。然后就可以进行画稿了。画稿其实就是在纸片上做草稿,或者直接利用前人留下来的图稿。将这些设计好的图稿描绘到牛皮上的过程就是“过稿”。过稿之后就要进行雕刻了,一般要在比较硬的枣木或梨木板上进行。
皮影的雕刻也十分讲究,用于雕刻的刀具一般就有十一二把,有的人甚至用到三十把以上。这些刀具包括斜口刀、平刀、圆刀、三角刀等等,各有分工。要熟练掌握这些刀具的用途和用法,才能得心应手,但这又谈何容易。只有熟练的艺人才能够推运自如,刀法流畅,曲弯有秩,对垒严谨。雕刻线有虚线、实线、暗线之分。虚线为阴刻,即镂空形体的线,皮影中多是这样的线。暗线是指用刀划线而不刻透皮,多用在人或物的活动关节。
皮影镂刻出来之后,就要上色了。这一步叫做“敷彩”。老艺人都比较讲究用色,一般都要自己用紫铜、银朱等矿物和植物制作出大红、大绿颜色。老艺人不但善于制作颜色,在上色方面更是无人可比。他们将纯色化入酒盅内,再放入几块用精皮熬制的透明皮胶,然后把酒盅放在酒精灯上,使皮胶和色溶成糊状,然后趁热敷在皮影上。皮影所用到的色彩种类不多,但是老艺人通过配色再加上浓淡的变化,完全可以达到很棒色彩效果。
上完色的皮影还要经过“发汗熨平”,也就是给潮湿的皮影脱水,并使得颜色能够深入到牛皮中。这个过程可用的方法比较多,可以用薄木板夹住皮影压在热炕席下,也可以用平布包包住皮影,然后用烙铁烫,另一种很土办法就是用烧热的土坯或砖块烫。
皮影都“发汗熨平”了,但还是一堆零部件。接下来就是进行“缀结合成”了,也就是把这些部件并起来。皮影部件的缀结时,最难的地方关节的把握。特别是皮影人物的各个关节,都要刻出轮盘式的枢纽,老艺人称它为“骨缝”。连接骨缝的点叫做“骨眼”。“骨眼”的选定关系到影人的造型美感和形象的好坏。骨眼选好后,用牛皮做成的枢钉和线缀结合成,一个完整的皮影就诞生了。另外,为了表演的需要,皮影上面还要与竹棍做成的操纵杆相连,具体的连接要依据皮影的用途而定。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