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刚的大学生活就是那么富有戏剧性,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日子是一天一天地过去了,那三点一线的生活虽然是每天的必然轮回,也就是在这一天天的轮回中,晓刚更加地喜爱大学的生活,没有任何的压力和负担,自己支配着自己的时间,无论是课内还是在课外,晓刚都感觉自己收获了很多的东西,这一切都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大学时光也许是一个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所谓不枉此行也是这样的感受罢了。
日子分配给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只不过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在同一天里有人在读书、有人在工作、有人在种地等等,其实,都是一种生活的状态,没有人能离得开生活这个范围。晓刚在上学,这些日子母亲一直在忙工作,弟妹也在忙读书。
晓刚去大学开学以后,母亲感觉家里少了晓刚好像真的缺少了点什么似的,但又说不出什么来。也许,母亲也真正地感觉到一个家庭里需要男人这样的了。事情归事情、人情归人情,从某种程度上说明建军还是蛮有本事的老板,他不仅会用人,还知道怎么用人。
母亲的担子更大了。自然压力更大了,要管好工人,还要管好事情,砖厂最重要的是出窑的砖头质量。母亲越来越瘦,她又舍不得给自己补充营养,正如晓刚在信中所担忧的,母亲她有老贫血,如果晕倒下来那该怎么办晓刚的担忧确确实实地在某个时间要发生了。晓刚在开学之前就察觉出母亲的憔悴了,母亲总是一口的没事。
有天晚间下班,母亲回来时天上开始下一滴两滴的小雨。老板娘春兰塞了把伞给母亲,母亲说骑车又打不起伞,就客气地将伞还给了春兰。天色已经被涌动的乌云所盖住,母亲打开电筒。是晓强想了办法给母亲在车龙头上用铁丝做了个类似小笼子的篓子,是照着电筒的尺寸做的,刚好把电筒放在里面,电筒的照明头露在外面,这确实很实用,母亲很满意。为此还特意夸奖了晓强。
母亲跨上自行车用力地踩着,要赶在下大雨之前赶回家,这纷纷飞飞的雨点打在母亲的脸上,好像在催促母亲快点骑。经过街上的时候,店铺的人家也在赶紧将店铺外的货物往店铺里收,那些摆的摊也在赶紧用比较大的塑胶纸将摊子盖住,用三轮车的就将三轮车后面的东西叠好也用塑胶纸盖好再用绳子扎好,然后推着三轮车往回赶。天上的鸟也扑腾着翅膀赶着回家的路,风越来越大了,看来雨也要越来越大了,火借风势得胜,这雨借着风势也狂。
母亲在街上的商店里买了个雨披,蹬上自行车,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赶紧回家。此刻的雨已经哗啦啦地倾泻而下,而且被风卷得东飘西荡的,母亲脸上也是水淋淋的,眼睛都有点模糊了,鞋子、裤子的小腿部的裤子全部被卷来的雨打湿了。这砖头铺的路,下了雨,坑坑洼洼的地方一下子积满了水,自行车从其上面经过一颠一簸的,那松动的砖头一边翘,雨水渗进去,自行车一过,那砖头里的泥巴水往上只串,母亲的衣服上也被这样的泥巴水给冒脏了。平时晴天的话砖头旁的泥巴碾平了很好骑,但下雨了就不行,如果车骑到那上面的话,泥巴就会钻满车刹那里,导致车子根本行不了。
母亲在靠近砖头路的的边上骑,中间高低不平,陡然一阵风把她连人带车猛的一吹,母亲抓住的车把龙头一晃歪到了路边的泥巴地上,人也摔了下来,龙头上的电筒也摔到泥巴地上,自行车的车刹那一下子就粘上泥巴,母亲赶忙爬起来,从路旁的树上拽了个小树枝桠下来,捡起电筒,急急忙忙地掏开车刹那里的泥巴。母亲用袖子把车座位上的雨水抹掉,赶紧骑上车往家去。
晓强和晓凤回来得早没有遭到雨,他和妹妹把晚饭都煮好了,家里的牲畜也喂了食,鸡鸭也赶进了窝里,他还把鸡下的蛋收好,今晚晓强特地炖了鸡蛋,要给妹妹和娘补补。晓凤也很乖,她回来主动先做作业,做好了就跟哥哥一起忙点家务,比如烧火她也很在行,农村都是那种土灶,用稻草做燃料,晓凤当初学生火时都有把额头那的头发烧掉的情况,她不会烧,灶里的稻草还没燃烧完就拼命往里面添稻草,导致灶里的稻草缺氧而窒息,那烟就会从灶里往外冒,搞定整个厨房都是烟,她最后被呛出来。那次的经历确实深刻,至今晓凤还记得,母亲后来就不要她烧火。晓强烧火就比较好,他总是抓几根草充分燃烧。他烧火使用稻草的效率最高,这一点令母亲也很佩服,就连大哥哥晓刚也赶不上他。他确实很有能耐,在放假的时候他也带妹妹晓凤去搞过野炊,后来妹妹晓凤的作文也写过那野炊的素材。
这天晚上下雨。晓凤老是跑到院墙门楼那,张望母亲的身影,她嘴巴里老是嘀咕着娘怎么还不回来呢,娘会不会遭雨呀晓强也担心娘会遭雨,而且风很大,晓强就咒骂那该死的天气和那该死的雨。晓强和晓凤就一起在门楼那等娘,总算把娘盼回来了。
母亲骑着自行车到院子的门楼下来,看到晓强和晓凤。
“哎呀,下着雨,站在外面干嘛赶快回屋里去。”母亲要晓强和晓凤回屋里。
“娘。下这么大的雨,我们都好担心你呢”晓凤最体贴母亲。
母亲将自行车放到厨房的走廊里,解下雨批,这雨披穿跟没穿差不多,浑身衣服都湿透了,裤子上、上衣上都是泥巴,晓强看出母亲肯定是摔跤的迹象。
“娘,你又摔跤了看你浑身到处是泥巴。娘,你赶紧换衣服吧,要不然受了凉会伤风的。”晓强规劝母亲赶紧换衣服。
母亲接二连三地打了好几个喷嚏。用毛巾赶紧擦了脸上和头上的水,回到东房里将身上的衣服里里外外的,全部换了。晓强看母亲打了那么多喷嚏,再说母亲身上的衣服都可以挤出水来。晓强害怕母亲受了这样的风雨侵袭而感冒,所以晓强马上剁了生姜放到窝里熬点姜汤给母亲喝。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不晓强那么调皮好玩的孩子居然也懂得关心体贴人,这真的是不可想象的事,这环境可以塑造人和改造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成立的,晓强变得那么懂事起来。这点连母亲也不敢想象。
母亲换好衣服就有点两腿发软了,头晕晕的、感觉整个的屋子在转,母亲的身体这么单薄,再加上遭了雨,她可能要生病了。母亲就到堂屋里找个凳子坐下来,晓凤凑到母亲的身边,用她的小手摸了摸母亲的额头,那时母亲还没有发热的症状,晓凤感觉母亲有那里不对劲。
“娘,你怎么了有哪儿不舒服吗”晓凤奇怪地问起母亲。
“娘没事的,先休息一下,有点累了。”母亲不想小孩子替大人担心。
“娘,你先喝碗姜汤发发身上的寒吧。”晓强把一碗热气腾腾的姜汤端到母亲的跟前,由于家里没有红糖,晓强就用白糖代替了,这种土方谁都会,晓强早就听人说过,自己受风寒的时候,母亲也给自己熬姜汤喝过,现在轮到自己熬给母亲喝了。
母亲接过晓强手中的姜汤碗,闭上眼睛一口一口地喝下去,如果睁开眼睛的话,眼前的景物转得厉害,所以母亲不想睁开眼睛。母亲也感到自己确实受了凉,一喝那姜汤浑身一哆嗦,暖暖的甜甜的姜汤辣到肚子里,却暖在心里,母亲心里还是有一丝慰藉的,孩子们都疼自己,那也是造化,母亲不想吃晚饭,她喝完了姜汤起身要回东房休息一下。
“晓强,晓凤,你们一起先吃晚饭吧。”母亲起身说道。
“娘,你也吃点再到房里睡觉呀你也不是铁人呀,都上了一天的班了。不然,等会儿饭菜又都凉了。”晓强要娘吃点东西再睡。
晓强就去厨房盛饭菜准备和晓凤一起先吃晚饭,晓凤给母亲开灯,给母亲铺好被子。万万没有想到,母亲一只脚刚跨进东房的房门槛,就整个人晕倒在房门口了。吓得晓凤哇地大叫:“娘,娘”
晓强在厨房也听到晓凤的声音,知道不好,连忙放下手中盛菜的铲子,几个箭步串到家里一看,他也吓了一跳,母亲晕倒在地了。晓强赶紧上前和晓凤一起把娘拉起来,慢慢地搀扶到床上,晓强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冷静地告诉晓凤:“晓凤,你先呆在这里看住娘,哥哥去叫医生来呀”
外面黑乎乎的,还在下着雨,不过雨小了很多,晓强撑了把伞拿着手电筒出去了。机灵的晓凤也能感觉出晓强哥哥的去处,一定是去找苏医生了。
晓凤的猜测完全准确。不一会儿,晓强将苏医生请到了家里,而且,晓强还将大婶叫了过来。
苏医生从他随身带的药箱里先拿出一根温度计。他走进东房母亲的床边,把温度计给母亲自己放到胳肢窝里测体温。他顺便问了母亲一些问题:“树珍,今天是不是淋到雨了”
母亲还是感觉头在转,所以不敢睁开眼睛,对于苏医生提的问题她还是可以做回答的。
“哦。今天晚上收工时,先开始下了一滴两滴的零星小雨,没当回事,后来那雨呀,就越下越大了。我还在街上买了雨披都不管用,那风是卷的,身上都是雨,还摔了一跤,嗨,别提了。衣服都摔得全是泥巴。”
“听晓强说,你晕倒在房门口,是吗”
“是呀,回来换了衣服,晓强还给我熬了姜汤,喝下去没多久就感觉头有点晕,就在凳子上坐了一回儿,后来就感觉天旋地转了。我叫晓强和晓凤先吃晚饭,我就准备回房间休息休息,唉。一只脚没跨进房门就倒了下来。”
“树珍呀,你老贫血又犯了吧”苏医生一听母亲的叙述就能分析出母亲的病症来。
“可能吧,最近砖厂的事多,累死了。”母亲说着将温度计递给了苏医生。
“哎呀。你现在还发烧呢,38.5°,我先给你打个退烧针。”苏医生又去他的药箱拿针筒和配药。
大婶走进东房间,亲切地关心母亲道:“树珍呀,你也太拼命了。瞧你人都瘦得颧骨露出来了,你呀太节省了。营养跟不上,那自然就贫血呀”
“大婶,我没事的。”
“树珍呀,不是大婶说你,你别硬撑呀有合适的男人寻个,别苦了自己呀以前到你家来的王三,看人家有那意思。三个孩子读书,那真不是小事呀”
“为了孩子我只能这样呀。我就这命,没办法。”
“树珍,你又不是六七十岁的人,自己还有好长的路走,什么没办法,劲说丧心话。”
“走一步算一步吧。”
“来,树珍,打针。”苏医生进来给母亲注射了针。
“哦,对了,大婶,晓强他们还没吃饭呢,帮我照顾下。”
“看看,都什么时候了,两个孩子还没吃完饭呢。唉,这都那像个家。”大婶有点为母亲感叹。
“大婶,我自己来弄吧,母亲回来时是热的,现在冷了,我再去热下。”晓强要再去热饭菜。
“好,晓强你热了饭菜就跟晓凤先吃,早点洗洗上床睡觉。我来给你娘熬点稀饭。”大婶帮晓强一起弄好饭菜就给母亲熬稀饭了。
晓强和晓凤一起吃了晚饭,倒是弟妹乐不起来了,因为母亲病倒了,这晚饭吃得很静,晓强吃进嘴巴的饭好像卡在喉咙咽不下去。人就是这么奇妙的生灵,自己的骨肉都是体贴自己的,大人的状态也会影响到孩子,这也是一种人之常情。晓凤吃得很快,她就到房里去陪母亲。
苏医生要走了,他还给母亲开了口服药。等母亲烧退了,第二天就可以开始吃治疗贫血的药,晓强看了看治疗贫血的药名,有维血冲剂、维生素b12、维生素b6,苏医生临走之时又跟母亲嘱托了几句:“树珍呀,你烧退了后,才可以再吃治贫血的药。还有呀,你这人呀,平时生活上要注意营养,要多吃水果蔬菜、动物内脏、瘦肉、鸡蛋、鱼,没有好的身体,哪有好的未来岂不是一切等于零。”
“谢谢你,苏医生我知道了,这么晚,麻烦你了哦,对了,这药费多少”母亲对苏医生表示感谢。
“乡里乡亲的,不用客气,这药费,你过几天再给也不迟呀,我先回去了。”苏医生打伞走了,他还跟在厨房的大婶道了别。
大婶将熬好的稀饭盛了一碗,在稀饭上加了点咸菜,端过来给母亲。母亲的头躺下来现在好点了,她看到大婶心里很感动,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大婶,真的让你费心了”母亲感激道。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