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三国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十三节 牝鸡司晨(一)
    帝国本土素来是牝鸡司晨大家都是明白的本国的大公鸡喜欢偷懒又习惯性每隔几年就跑到外面抢地盘争母鸡去了因此家中就是他的妻妾来管理家中事务雄主外雌主内这些年来大家都习惯了。

    新年尹始皇帝下西洋蔡琰就着手准备好几桩大事了。

    一件就是官场大换血按皇帝所订之制各级主官每届五年最多只能任职十年就要离开其职任另行安排本届官员大部分是做足二届现在已是青武十年皇帝走之前设想琰皇后要在秋天结束完成本届官府的换血。

    帝国现在内阁五辅辅张昭次辅二北二南北者是华歆、曹植南者为诸葛瑾、张温。各部各地奏折到得中央先交由内阁初批给出意见再送入宫中由后妃集体作最后决定然后交到相关部门执行。

    内阁权重他们的意见无疑能在很大程度左右宫中作最后决定的后妃们的意愿当中内阁辅俨然百官之可礼绝百僚(官员向他行礼他可不用还礼)。

    现任辅张昭精于帝国朝政处事精明行事刚正不阿极有民望深得帝心。从皇帝到后妃均对其尊敬有加不过体制订死张昭必须去职。

    问题是张昭作过辅官员之再无适当职位可供调剂唯有退休了事不再任职“现管”。

    他下台后继承人会是谁?

    一个人名浮出了水面那就是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人名冠乡里。歆刚刚为郡吏的时候每每是沐浴出府回家合门议论政事取其中庸从不用言语毁伤他人。

    他原为江南之官当年曹操与亦奇翁婿相争歆送亦奇之信过江北被操扣留做了北官是推动曹操废汉的幕后黑手(后来曹后(曹操之女)看兵部秘密档案才郁闷地现歆是江南去江北的内奸)后元蜀合并歆以北官身份再回江南任职。

    他在翁婿二处为官做得滋润自有他过人之处。

    华歆与人友善是以百官皆与其交好又谄事皇帝逢迎后妃做官做得四平八稳因此皇帝御笔亲点他即为下任辅。

    其实皇帝并不是看重华歆的拍马功夫若看重这一点曾经踢过皇帝一屁股的张昭岂有立足之地?他看重的是华歆接受新观念、新思想度很快只要是皇帝说的华歆能够不折不扣执行做得也不差。

    要知道皇帝之政很多都是前所未有的新政如果下边的人执行不力来个歪嘴和尚唱歪经可能新政就会做适得其反。

    另外皇帝当年与曹操约定每十年南北两地各择官员任辅现在轮到北官遂让名为北官实质南官的华歆占了个大便宜。

    张昭要去华歆代之下面内阁各辅、六部尚书、州刺史也相应调动。

    随张昭一起下台的官员还有三个:

    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蔡邕很久之前就与皇帝产生了意见分歧理念不合勉强为官又觉得自已女儿蔡琰以皇后身份当家主妇掌握朝政他捏着实权身处嫌疑之地因此求去他的去向将是出任江南大学山长;

    武英殿大学士、兵部尚书王甲与户部尚书丘八为皇帝服务多年已经倦政。他们均是山越族人追随皇帝最久皇帝封赏极厚他们赚到盘满钵满拥有大量原始股也!(注:帝国初期大搞股份制股票不受青睐强迫官员买股后来大家认识到股票的好处帝国政府就禁止官员直接持股只能通过“投资公司”间接买卖股票获得收益不过官员持有的早期股票不受此限加上帝国股票以分红为主收益稳定。)

    两人向着标准化的新新人类靠拢:“早早赚够钱早早退休。”所以均是上奏离职回家享福。

    蔡琰先后召张昭与华歆进宫询问两人对日后人事的安排。

    张昭素来有什么讲什么现在更临去职更是畅所欲言。

    华歆日后要做秉政大臣与之共事的同僚当然不想有擎肘之事生也小心地提出自己的意见。

    然后蔡琰与她的姐妹们仔细合计交谈中把人选初定下来然后依次找来官员谈话最终列出名单:

    内阁四次辅二北二南:北者为郭嘉、曹植两人均去掉了尚书衔(即不为尚书)分别加为武英殿、文华殿大学士;南方官员是诸葛瑾此人圣眷极隆除为次辅、东阁大学士外将由吏部尚书改任户部尚书不过他现在军前效力也不知何时能接任。另一个次辅是中和殿大学士、改制后的商务尚书张正常他为张昭兄弟作为张昭去职后的对张家的安抚让其进位成为次辅。

    按理曹植与诸葛瑾做次辅都是留任诸葛瑾更是做足十年次辅不过次辅毕竟不同于辅自有变通之术把他们改名一下名称加多一些职务就名正言顺。

    搞定内阁六部改制也进入工作进程。

    六部本为皇帝一手所创权柄极重各部尚书都是牛人如此对于皇朝的统治是不利的不过皇帝毕竟是未来所去之人自然有应对之法早就存在对六部进行改制之意。

    方法很简单就是六部拆分拆细把权力变小那就闹不起来了皇权更是稳固。

    初时朝政事务不多钱也不多养得太多官不是件好事。然而现在帝国财力富裕已经能够支持得起六部拆分。

    老工部正式分为只管工程建设的工部和管工业、商务、运输部的商务部工部尚书为荀彧;老礼部拆分得厉害分出三部为主掌礼仪、祭祀、宗教、民族、文宣的礼部、管理卫生及环境、国土资源的环卫部、管理教育教化和家庭的教育部大臣分别为步骘、顾雍、钟繇。

    兵部尚书之位原任郭嘉加封大学士进为次辅不再任兵部尚书另一个尚书王甲又退去。军权极重必须落在一个稳重忠心人的手上才可安心睡觉蔡琰遂召鲁肃进宫细谈言意愿他出任兵部尚书。

    问题在于兵部尚书是文官不可由现役军人担当鲁肃现为帝国总参谋长上将军衔将来很有希望晋升帝国元帅手持元师节杖肩扛四爪金龙军衔威风凛凛可谓军神!

    兵部尚书常有元帅之衔不易得。鲁肃能否放下个人得失之心?

    一问一个准鲁子敬何许人也!谦谦君子当然不会让皇后娘娘失望他痛快地答应卸去军职出任帝国兵部尚书。

    他肯上任问题就迎刃而解远在南洋的贾诩即时收到线报:下一任帝国总参谋长就是他贾文和了!本来总政治部长田丰有资格与贾诩争总参老总这个位子不过贾诩占了先机因此胜出。

    毕竟他现在随帝远征功劳大大而且他女儿贾靖雯在宫中极为得宠自然贾诩的地位也随之牢固。

    田丰见争不过贾诩也请削去军职改为文官出任兵部待朗当了鲁肃的助手。

    鲁肃为人谦和正好容忍得了脾气刚硬的田丰大有相得。退一步海阔天空搞得好下一任兵部尚书就是他田丰!按帝**制兵部尚书主武官选用升降兵藉军械的制造、保管军令布等事务地位犹在总参老总之上。

    田丰之位顺理成章由6逊出掌总政治部马谡(马良之弟)出任帝**部第一副总参谋长却没有循例出任gru(帝**事情报总局)老总仍由贾诩兼任。

    皇帝的幕僚长马良与cia(中情局)老总庞统两人皇帝用得顺手舒心遂将两人职位调换庞统当皇帝幕僚长(白宫群英也!)马良出掌cia。若让马谡也掌情报机关则帝国两大情报机关落在一家兄弟的手中不是件好事。

    老吏部大体不变分出了劳工社保福利部分即社保部两部大臣分别为张温、刘馥;

    老刑部拆分出法务部和刑部法务部依大元律行事专司判决刑部可谓内政部管理各地管黑狗皮的公安、监狱这些国家机器只可管捉人不能搞审判。两位大臣是荀攸、陈群;

    老户部是变动最小的部门基本上职责没有多大改变大臣就是诸葛瑾。

    本着无农不稳增加农业部管理农牧渔业由满宠但当。

    如此六部分出了十二个部若是没有拆分出去的职司仍归原来老部管理。

    再增设翰林议事院主要研论学问凡国家政治得失民生利害及至科学、制器工巧有可观者皆可研讨。另有演武别院主研古今军事战役得失等事。

    翰林院实为后备人才库此为帝国对外扩张时占领的地方越来越大当然要派人去管治问题是人手经常短缺捉襟见肘痛感人才储备不足所以建立翰林院主要是录取各科人才进行备用。

    正好赶上本年开恩科大比入围者是为“进士”可为外职可点翰林进翰林院。

    还有都察院主管icac设左右都御史两名监督纠正各司官吏不法情况;詹事府:主要负责教育太子、亲王等皇家直系亲属。

    轮到州事了帝国旧有十三州后来帝国凭借着其强大的工业装备的军事实力和国力优势向外扩张占据面积之大实在令人瞠目结舌!若按面积来算十年间帝国居然比以前膨胀了两倍!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