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内蒙古巴音满都呼白垩纪末期的地层里出土的数百个原角龙和甲龙化石中,大量完整的恐龙骨架成群堆积在一起,从遗骸的埋葬姿势看,它们是在极度的痛苦中死去的,其中还有整群的幼年恐龙的骨架。这一情景显示出它们是灾难性的集体死亡,而且死后尸体迅速在原地被埋葬。同时发现当地含化石的岩层是一种砖红色的粉沙岩层,这种由大量火山灰堆积而成的层积岩正是形成化石的最佳环境。可以推测那次环境剧变的过程相当突然和短暂。因为,如果地球的环境是在较长时间内逐渐变化的,恐龙种群也是缓慢消亡的话,那么它们是不会留下这么多埋没时间相对集中的恐龙蛋化石和整群幼年恐龙化石的。所以,大多数恐龙应是在生存环境一直基本正常的情况下因突然降临的毁灭性灾难而大批死亡的。
大量体现当时地球环境特征的动植物化石均显示,白垩纪末期以前,地球大气层的密度和厚度远远超过现在,地表较为平坦,全球都是非常温暖潮湿的气候环境。那时极地和赤道温差很小,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地质学家曾在北极圈内的埃尔斯米尔岛发现了一片以水杉为主的化石树林,林中还有鳄等动物化石,说明极地曾具有热带的气候环境。自然环境是决定生命存在形态的主要因素,地球环境大变化后,当那些身躯庞大的恐龙赖以生存的湿热环境不复存在时,即使有一些幸存下来,也无法适应相对寒冷干燥、有冷暖季节区分的气候环境而继续生存。所以,大多数恐龙的绝迹便自然而然了。
还有一部分幸免于难的恐龙(大多体形较小),以及一些早在侏罗纪就进化为原始鸟类、哺乳类的动物,遵循着自然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在相对恶劣的环境中,经过7000万年的不断演变,大多数物种改变了原来的形态,由冷血动物进化为耐寒的能调节体温的温血动物(鸟类、哺乳类)。当然,每次大规模物种进化后,总会有一些物种保留原状,像鱼类进化为两栖类后,鱼类还延续生存,爬行类中也有极少数(鳄、蜴、蝎等)至今仍然保持了7000万年前恐龙的原始形态。
地球岩层中的生物遗迹揭示,在生物进化史上,每隔一定时间就会发生一次物种大灭绝,白垩纪末期的恐龙灭绝不是生物进化史上唯一的灾难,在比恐龙消失还要早的年代,就曾发生过绝大部分无脊椎动物在很短时间内突然毁灭的现象,即“寒武纪生命大爆炸”现象。就像生物从单细胞向多细胞进化与爬行动物向哺乳动物进化一样,它们需要一个进化的过程。
对于最为人所认可的“恐龙灭绝是外来小行星撞击地球引发的”这一说法,迄今仍然没有可靠的证据可以证明。但是,地球内部至今仍在继续的地质构造频繁变动的事实表明,周期性地壳构造变动引起的环境“灾变”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始终起主导作用,当然,小规模的物种逐渐进化也是贯穿于整个生命演变过程中的。周期性天体爆发(如新星爆发)是包括地球在内的所有行星在演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那些山脉中的海洋生物化石和海底矿藏就是解释恐龙时代因地壳剧烈变动而终结的最好说明。
后来,一群加拿大的恐龙化石考古学家在对他们最新发现的恐龙化石进行仔细研究后,对地球骤变导致恐龙灭绝又提出了一点依据,他们通过研究证明,早在所谓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之前,恐龙这一物种实际上就已经濒危了。他们在加拿大的阿尔伯塔发现了一组大型的恐龙化石,而正是这些化石说明了它们死亡年代气温的急剧变化。这些化石大约是在白垩纪的最后1000万年前形成的,这在地质年代中属于极短的一段时间。加拿大皇家蒂勒尔博物馆的馆长、考古学家唐·布林克曼是这次考古发现的领头人。他表示在发现化石的周围环境中有着温度变化的种种证据:化石周围的泥土和石头,以及泥土中的煤炭形成,还有当时植物生长缓慢和伴随着连绵不断的雨季。这一切的证据都表明,当时地球正在经历着一场温度急剧下降的劫难。考古学家认为,从发现的种种证据表明,当时的温度从华氏77度一直下降到了华氏59度,一下子下降了将近20度。这种骤变使恐龙对环境极为不适应。因此这批科学家得出结论:导致恐龙灭亡的主要原因是温度的急剧下降。
适者生存,物竞天择,在地球发生骤变的时候,恐龙灭绝了,但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乌龟和蛇却存活下来了。究竟地球的骤变意味着什么,骤变是否是一个进化必要的过程?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