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用中落实修行的理念,是对修行人最为实际的考验。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寸。知道一大箩筐,在日用中能够点点滴滴去落实,那就很不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不顺心的事、各种丢面子的事、各种损害自身利益的事,应付这些情况,就想想坐在山门口的那位布袋和尚,想想他的乾坤袋,想想他的大肚皮,想想他的满脸笑容。如果真的能够立刻转变我们的心态,修行就有那么点意思。如果遇到实际有损自身利益的事情,连想布袋和尚都懒得想,假使旁边有同参道友提醒一句:想想布袋和尚吧!能够回心转意也不错。如果来一句:去你的吧!那就完了。一个人在实际的境缘当中,要生起觉照,要回光返照,并不容易。
今天的社会提倡和谐,这是一种了不起的举措。和谐究竟能够做到什么程度,我们姑且不论。这两个字能够经常挂在人们的嘴边,这也有无量的功德,也会给人间带来无限温暖,也会在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上抹一点润滑油。在我们人世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有很好的一面,也有特别紧张的一面。想一想,非常可怕。
我自己从小生活在比丘尼的身边,生活在小庵小寺里,从小就养成一种很软弱的性格,一切都是逆来顺受,一切都想以德报怨,一切都想吞到肚皮里吃掉就完了,不必争人争我、争是争非。这种性格的养成,和小时候所处的环境有极大的关系。因为我所在的小庙,在一个村子的旁边。小庙里就我一个小和尚,村里的孩子多得很,村里的孩子都比我厉害,村里的孩子谁都可以欺负我,但是我对谁都不能够有半点的不礼貌、不忍耐。因为那样一种环境,慢慢地就习惯了那种忍耐的生活,甚至于有时候是一种屈辱的生活。没有斗争的心,没有争强斗胜的心。总感觉到在这个世间,我永远是一个弱者,永远都不会成为强者。几十年就这么被动地过来了。
弥勒菩萨的形象、弥勒菩萨所说的偈语,在我的思想里打下了很深很深的烙印。特别是有几句话:“有人骂老拙,老拙说他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从小我就知道这几句话,老人会告诉我,应该怎样求得自己的平安,求得自己的安全,求得自己能够在那种环境当中生存下去。所以布袋和尚的这些话,几十年,起码有六十年以上,成了我对待一切人和事的座右铭。我记得在整风反右运动时,这些话、这些思想,都受到过严厉地批判,说这是敌我不分。当时那样的分析,听起来也有些道理。但是,要改变我的这些心态,却是很不容易。拿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来说,把这些话用在个人修养上,还是有用的。
布袋和尚的精神、布袋和尚的形象,正是僧团六和敬精神的具体化,也是人间需要笑容、需要包容、需要宽容的一种折射。我们佛弟子,信奉的是慈悲平等的教义,如果拿布袋和尚作为我们处世待人的典范,我想,那就真正能够做到“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布袋和尚的精神,就是忍辱波罗蜜,就是众妙之宝。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