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离开曹溪以后,就写了一篇《证道歌》,讲他在曹溪所获得的印证;讲六祖是怎样传佛心印,弘扬顿教;然后他又怎样五体投地地服膺六祖的开示。这篇《证道歌》收在藏经里,也有许多人会背诵。文字漂亮,义理透彻。他还有一本著作,叫做《永嘉禅宗集》。刚才说的“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这四句话就出自《永嘉禅宗集》。这本书从十个方面来讲述修止观的过程。可以看得出来,这是他没到曹溪以前的著作,是根据天台宗的教义(所谓三止三观),写的一本修习止观的指导书。非常简要,功夫的话说得特别多。
古来的大德所说的话,都是自己的体验,所谓“言所行”,说的话就是自己亲身经历的境界。因为只有把自己经过了的境界讲出来,才不会造成误导,才不会引错路。打个简单的比喻:我们要到黄梅去,怎么走呢?初来四祖寺的人,一定说得不是很明白;久住在四祖寺的人,要问他怎么到黄梅去,他一定讲得头头是道,不仅是指出一条大路,还可以指出很多小路,指出一些比较近的捷径。修行亦复如是。
修行有按次第走的,也有走捷径的。走捷径的,就是禅宗的顿悟法门,没有次第。因为“十地顿超无难事”。一念悟,顿同诸佛;一念迷,就是博地凡夫。这一迷一悟之间,差距就很大很大。
像这种顿悟的法门,严格地讲,是从达摩祖师东来以后才传递出来,直截了当地把佛陀教外别传的法门传到中国来。用现在的话来说,达摩祖师给我们送来了佛教最先进的文化。我们中国人,第一个接受这种先进文化的,就是二祖慧可。这种先进文化,可不是一般的学问。这可以说是生命科学,是解决生死问题的学问,是直接成佛作祖的。
大家想想看,有了菩提达摩,如果没有二祖慧可这样有大根机的人,达摩的教法也留传不下来。因为达摩走到京城,连梁武帝那样信佛虔诚的君主都不能认识领悟达摩的禅机。而且在当时,那些执著名相的佛门大德,对达摩的顿悟禅都提出了质疑,都持怀疑的态度。整个中国佛教界,对顿悟禅都是采取排斥的态度。只有二祖慧可,孤明独发,能够认识到达摩顿悟禅法的价值,不惜立雪求法,不惜断臂求法,不惜为求法而忘舍身命。
我们今天能够得闻上乘禅法,时时应当感恩二祖慧可,感恩菩提达摩,感恩三祖僧璨。我们非常有幸,这个道场就是菩提达摩以后的第四代道信大师的道场。道信大师同样也是在这里传持达摩的顿悟禅宗。我们今天所在的这个道场,它所具有的价值,它具有禅宗那种彻底的、顿悟的、一超直入的精神,四祖道场就是一个载体。能够在这个道场修行,能够在这个道场打禅七,那是多么不容易啊!四祖道场能够恢复,使我们能够有机会在这里打禅七,就是本公老和尚给我们提供的一个无上大因缘。没有本公老和尚的威德和愿力,这个道场没有今天。我们要怀着感恩的心,从菩提达摩一直到本公老和尚,历代祖师给我们缔造了禅的因缘,使我们今天还能够接受这种法乳深恩。
一定要精进用功,一定要把祖师的话反复运用,看自己是不是到了这个境界,是不是在“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每个人不妨用这四句话来考问自己现在的功夫怎样。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