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东西酒:天下皆兄弟(2)
津城爱酒的人,还爱在家里动手做凉拌菜,且多彩多姿。拌粉皮、拌菜心、拌黄瓜、拌菠菜、拌豆角、拌萝卜、拌豆腐、拌蜇头蜇皮、拌麻蛤、拌肚丝、拌腰花、拌白肉……都是下酒的好菜。至于热炒菜肴,家家户户各有千秋,天津的家庭主妇们更是配置得很到位。
喝酒喝的是菜,酒类有别,菜亦有异。无须多说,爱酒常饮者各有其好,酒菜也会安排得当。反之,有的人习惯于先想到吃什么菜,再选择饮何类酒。显然,他是会饮、善饮的。
no.2?少数民族的饮酒习俗和礼仪
在人类社会中,任何一种饮食方式都会受到社会结构和文化特征的影响,从而形成饮食规则和食物习俗。在众多的食物中,酒的饮用规则和饮用习俗又是最为复杂、最具文化特色的。
按饮酒仪式分有以下几种:
火塘酒:火塘酒,即在火塘边饮酒及其相关的规程。
塘是少数民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社会历史进程中,火塘与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民族文化形成了密切的内在联系。数千年绵延不绝的火塘火,孕育出独特的火塘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居家饮酒,几乎都离不开火塘,火塘文化和酒文化在少数民族文化中是两种相伴共生的重要文化质点,展示出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和迷人的民族文化光彩。
火塘多设在堂屋中。堂屋是会客、祭祀的地方。面对门的后墙前放置供桌,桌上供奉祖宗神主、牌位等。火塘位置在供桌正前方或屋门两侧。在火塘边饮酒絮语,也就有在列祖列宗前饮酒的意味。与豪气万丈或欢快活泼的少数民族酒文化主流相比,火塘酒在整个饮酒礼仪上则显得庄重拘谨得多,整体气氛表现出更多的理性成分。
火塘酒的拘谨与严肃首先表现在饮酒人的座次排列。在传统的彝族社会中,火塘“上方”指背墙面门的位置,这个位置离供桌最近,是家庭中男性长者的专座;纳西族摩梭人则正好相反,火塘上方是当家妇女的座位。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