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男孩怎么养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给男孩提供人际交往的机会
    给男孩提供人际交往的机会

    独生子从小就玩“独”了,他不愿意和别人一起玩,也长时间地不接触小伙伴,如此一来,当他和同龄的孩子在一起时,就不太容易和别人建立愉快的人际关系。然而,这并不表示孩子不需要朋友,只是他还没有学会如何和朋友们交往。因此,父母应该有意识地给孩子提供人际交往的机会,营造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交往的环境。父母要鼓励、指导孩子多和小朋友一起玩,帮助他做好交往的策划,为孩子广泛交友打下良好的基础。

    可是,许多父母都走进了培养孩子交往能力的误区,在孩子与人交往的过程当中表现出不知所措时,父母却不以为然,认为这是孩子的天性所致,还觉得孩子表现乖巧、听话。有些父母将自己交友的标准强加给孩子,一切都是父母说了算,毫不尊重孩子的意见。有的父母带着孩子见到熟人时,孩子还没张口,父母就先给他贴上了“胆子小”、“不爱说话”、“性格腼腆”等负面标签,这样一来,孩子本来想要说的话现在也用不着说了。有的父母与人交往时带有浓重的功利色彩,比如,在指导孩子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说“你和他一起玩有什么好处?”灌输给孩子这样的思想,无疑误导了孩子间的真诚交往。有些父母则认为孩子还小,人际交往方面的教育应该在其长大后再进行。其实不然,对孩子的任何教育都应从娃娃抓起才能提高他的综合能力。有些父母更加偏激,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其他的都可以忽略不计。殊不知,这种缺乏人际交往能力的孩子,长大后也只是个书呆子,甚至会因为人际交往而出现更多、更大的问题。

    高峰是个学习优秀的学生,从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到名牌大学毕业,他的学习成绩从来没下过前五名。

    从小,妈妈就为高峰安排好了一切,除了学习,其他所有的事情都不让他做。平时,妈妈也不让他出去和同龄的孩子一起玩耍。其实,有时候听到楼下小朋友欢快的笑声,高峰非常想和他们一起开心地玩。可是,妈妈不允许,只好作罢。

    后来,高峰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著名的哈佛大学读博士。有一次,导师请高峰去他家里吃饭。到了那,高峰敲响了导师家的门,导师开门后,高峰居然没说一句话,径直走到沙发上坐下,旁若无人地拿起桌子上的报纸看了起来。导师拿来了水果,高峰连句“谢谢”都没有说,就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之后,导师走进厨房准备晚餐,高峰仍然一动不动地坐在沙发上,也不知道过去帮忙。

    不幸的是,在美国待了三个月之后,高峰便卧轨自杀了。对于这件事情,所有的人都很痛心,尤其是一手将他培养出来的妈妈,简直痛不欲生。

    那么,是什么原因令高峰做出如此令人惊异的事情呢?他的导师对他的评价是:性格孤僻,不善交往。

    的确,正是由于高峰没有具备与人交往的能力,才导致他没有任何朋友,有了问题时,没有人帮忙解决而心理压抑,才产生了走向绝路的想法。假如,在高峰小时候,妈妈不只注重他的学习,也着重于培养高峰多方面的能力,那么,悲剧就不会发生了。然而,生活没有假如,一切都不可能重来。

    可见,人际交往能力差的孩子所出现的问题比考试不及格、学业失败还要严重。所以,父母一定不要忽视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那么,怎样为孩子提供与人交往的机会呢?

    1.欢迎其他孩子到家里来玩

    如今,人们的工作压力、生存压力越来越大,生活节奏也逐渐加快,许多时候,疲惫的父母并没有太多的精力在有限的时间内去收拾房间。因此,许多父母不允许孩子将他的伙伴带到家里来玩,怕孩子们把家里弄脏、弄乱,还得重新收拾。有的父母呢,担心孩子们聚在一起会损坏家里的物品,得不偿失。有的父母害怕孩子在一起贪玩,耽误了学习。这样就使孩子缺少了与同龄人交往的条件和环境,抹杀了孩子的交往需求。所以,父母不要畏首畏尾,在孩子带着他的“狐朋狗友”来家里时,一定要尊重孩子,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

    8岁的彬彬性格内向,总是喜欢一个人待在家里,要么自己上网,要么看电视。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因为她明白,长此下去,对彬彬形成健全的人格有着不利的影响。

    于是,妈妈有时会请小区里的孩子来家里和彬彬一起玩。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妈妈买菜回来时,看到邻居家的小星正在楼梯间里玩。妈妈便对小星说:“彬彬在家里呢,小星,你也来我们家玩吧。”小星是个很活泼的孩子,他爽快地答应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