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帮助男孩排解心理压力
俗话说“少年不知愁滋味”,在的眼里,天真无邪、无忧无虑就是孩子们的专利,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忧愁,没有烦恼,更没有压力。然而,曾几何时,孩子那充满欢快的笑声消失了,脸上开心的笑容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烦躁不安的心情以及紧锁的额头。
接孩子放学回家时,看看孩子身上背着的大书包,就能够想象得出孩子学习的压力。再加上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孩子总是不能够达到父母的要求,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心理压力会更大。有些父母认为现在的生存压力太大了,必须让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努力学习,千万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有些父母觉得只有给孩子施加压力,才能使他产生学习的动力。其实不然,有些父母陷入了教育的误区,孩子在重压之下没有了喘息的机会,结果很有可能会适得其反。作为一个合格的父母,应该无条件地接纳孩子的一切“表现”,并学会与孩子共同成长。
男孩是在和他人比较的过程中成长的,有的男孩喜欢和人比较谁的力气大、个子高,有的男孩和人比较的是谁的朋友多,有的男孩跟人比较“谁的成绩好”……正因为如此,许多男孩的心理压力大,就是因为他自身属于争强好胜的性格,凡事总喜欢和他人比较,唯恐落在别人的后面。其实,正是在各种各样的比较过程中,男孩才慢慢地建立了自信心,逐渐形成了自己上进的个性。可是,假如男孩过于争强好胜,压力就会太大,容易形成焦虑、不安的心态。这时,就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在其失意的时候给予鼓励,教给孩子“得之不善,失之不忧”的道理,这样,他才能始终以平和自然的心态参与生活和竞争,才能够经得起人生路途上的风风雨雨。
据某报心理健康版报道,某市老宋的儿子——刚上初一的宁宁因学习压力大,曾两度离家出走。寻找回来后,宁宁也不愿意再次走进校门读书。
老宋夫妇心情很沉重,他们很疑惑:“儿子这么聪明,这么优秀,一直以来都是班里的第一名,怎么会不想去上学而离家出走呢?不上学怎么能行?对于儿子来说,假如不努力上学,这辈子就没有任何前途了。”
可是,无论亲戚朋友们怎么劝,宁宁就是不想去学校继续读书,他整天待在家里看电视、打游戏,甚至父母和他提去上学的事情,他就会威胁父母:“你们让我去上学,我就离家出走,走得远远的,让你们怎么都找不着我,这一辈子也别想见到我。”看到宁宁的情绪这么激动,父母再也不敢多说话了。
宁宁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宁宁周围的老师、同学、朋友的讲述,终于找到了原因。原来,宁宁的父母从小就教育他必须要当第一名,虽然宁宁很听话,几乎每次考试都不会令父母失望。但是,宁宁的心理压力太大了,他总是担心成绩不如别的同学好,为此整天都睡不好觉。而这时呢,父母并没有给他排解压力,而是继续施压:“儿子,一定要再接再厉,下次也要是第一名。”
就这样,宁宁受不了如此重负,只能选择逃跑。
上述报道所反映的现象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所以,在孩子认为自己表现不好,并为此难受或痛哭时,父母一定要保持冷静,同时重视孩子的情绪,并试图用孩子的眼光来看待这件事,让孩子获得一种安全感,也要让孩子相信,他自己完全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平时,父母最好不要紧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和他谈话时也尽量减少提及有关作业、考试等方面的事情。如果孩子正在学习,父母最好注意观察他,当孩子的效率下降时,父母最好带孩子做做游戏,说说话,让他放松一下。
当然,适当地给孩子施加压力,能够激励孩子努力向上、积极进取。可是,如果父母发现孩子经常出现焦虑、欺骗、情绪不稳定等行为时,一定要主动、积极地进行教育,可以以引导为手段,以激励为方法,使孩子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充满自信和快乐,摆脱压力的困扰。那么,具体应该怎样做呢?
1.以退为进,给孩子减压
很多孩子平时学习也很努力、刻苦,但令人遗憾的是,学习成绩怎么都上不去。孩子很着急,父母也挺纳闷,面对这种情况,或许最合适的办法是退一步,千万不要一味地逼迫孩子去学习。
诚诚和祥祥是表兄弟,他们两个年龄相当,可是,学习成绩却大相径庭。
诚诚在小学低年级时,成绩还不错,但是年级越高情况越糟糕。妈妈很难接受诚诚越学越差的事实,就想方设法对他施加压力,并且软硬兼施。在学校诚诚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捉弄。这样一来,诚诚就觉得自己没有希望,便心灰意冷地选择了放弃学习,成天逃学。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